百和香中本无我,光透尘劳一一法。佛法本从空处起,炳然字义照太空。以此一香应发心,东方出日西方雨。我今稽首伐闍罗,是真离欲阿罗汉。——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二百一十三尊至第二百二十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贰佰贰拾贰尊须弥灯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须弥灯尊者铜像诗 偈欣逢盛世国太平,国泰民安万人庆。英雄事业正当时,劝君毅然扬帆行。偈解欣逢盛世,国泰民安。遇此佳境,自当毫不犹豫,奋发图强,施展抱负。此偈教导我们,生逢盛世,切不可安享太平,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结跏趺坐,双手撩开衣衫,袒露胸腹,胸前印出一裸身僧人。尊者浓眉锐目,神态慈爱。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
发布时间:2021-12-13
慈恩宗唐代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更成立了好些宗派。这是一方面因为佛教的传播日广,要适应各阶层信徒的要求,就不能不有各种教理和修持的体系;一方面也因为寺院的经济基础,日益庞大,佛教徒采取了用宗派形式加强组织,以维持其既得的利益。最先,有慈恩宗,这是由玄奘(600—664)和其门徒们所建立,而以玄奘曾住过的慈恩寺名宗。他们统一了过去摄论师、地论师、涅槃师等种种分歧的说法,特别是在修持依据和方法的议论上,都用新译的资料作了纠正。他们宗奉印度大乘教中从无着、世亲相承而下直到护法、戒贤、亲光的瑜伽一系之说,即以《瑜伽师地论》及其附属论书(所谓十种支论)为典据,主张众生种姓各别,改变了过去说“皆有佛性”的见解。
发布时间:2021-12-10
冷疾发作唐沙门释慧立 释彦悰撰高永旺译注夏四月八日,高宗御笔所书碑文已经镌刻完工,准备送往寺中。玄奘法师感戴圣恩,不敢在寺中坐等,就率领大慈恩寺僧众以及京城各寺僧尼,带着幢盖、宝帐、旗幡、鲜花等物,一同前往芳林门前迎接。高宗又敕令太常寺九部乐和长安、万年两县的乐队一同陪送。最矮的幢盖高出云霓,最短的旗幡犹连接天空,共三百多件,乐队车一千多乘。到了七日那天,都聚集在城西的安福门街。当天夜里下大雨。八日,道路泥泞不能行走,高宗敕令暂停迎送,迎请玄奘法师到宫廷。到了十日,天气放晴,太宗敕令照旧陈设准备。到了十四日清晨,方才出发,幢盖、旗幡等依次排列,从芳林门到慈恩寺,三十里之间灿烂夺目,充满道路。高
发布时间:2021-12-10
百和香中本无我,光透尘劳一一法。佛法本从空处起,炳然字义照太空。以此一香应发心,东方出日西方雨。我今稽首伐闍罗,是真离欲阿罗汉。——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二百一十三尊至第二百二十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贰佰贰拾壹尊最胜意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最胜意尊者铜像诗 偈良辰美景千载逢,欣叹命运夺天工。不是功名唾手得,今生前世积阴德。偈解千载难逢的良辰美景,如今都出现在眼前,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安排是如此神奇。功名事业并非轻易就可以获得,全因为你前世今生累积了许多功德。 此偈教导我们,好运突然降临,命运也对自己青睐有加的时候,让自己也不得不欣然感叹。其实,所有的福报,都是因为前世今生积善所至
发布时间:2021-12-09
药山惟俨禅师,石头希迁禅师之法嗣,绛州(今江西侯马市)人,俗姓韩。十七岁时,南下潮州,依西山慧照禅师出家。二十二岁,从南岳衡岳寺希操(亦作希澡、智澡)律师受具足戒。惟俨禅师对经论颇有研究,持戒也很精严,但是他同时也感觉到,沉醉于义学的研究,并不能解决自己的生死大事。他感叹道:“大丈夫当离法自净,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大丈夫当不住于法,自净其心,岂可沉溺于对戒条律仪进行烦琐的诠释和执着于对衣着穿戴等小枝小节的持守呢)?”于是便前往湖南衡岳,参礼石头希迁和尚。初礼石头和尚,惟俨禅师便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伏望和尚慈悲指示。”石头和尚道:“恁么(这
发布时间:2021-12-09
日昳未,者回不践光阴地。曾闻一饱忘百饥,今日老僧身便是。不习禅,不论义,铺个破席日里睡。想料上方兜率天,也无如此日炙背。• 者回:这时候。• 兜率天:意译为知足天,谓此天于五欲境界能知止足,弥勒正于此中住止,时至则降生娑婆而成佛,故而又称为弥勒净土,高僧道安、玄奘等皆愿往生其国。太阳偏西,正是未时。这时候无论如何是不会到没有太阳的阴影里去的。早就听说“一饱忘百饥”的说法,今天老僧我对此终于有了亲身的体验。不用坐禅修定,也不用去讨论佛教义理,铺开一张破席子,在太阳照晒的地方美美的睡上一觉。想一想上方的兜率天宫,虽然五欲自足,号为净土,肯定也不如现在太阳晒得脊梁热烘烘的感觉舒服。晡时申,也有烧香礼
发布时间:2021-12-08
度网鱼人法句经云。舍卫国城东南有大江水。既深而广。有五百余家在岸边住。未闻道德度世之行。习于刚强捕鱼为务。贪利自恣快心极意。佛知此家福应当度。住至水边。坐一树下。村人见佛光明奇异。莫不惊肃。皆往礼敬。或拜或揖。问讯起居。佛命令坐。为说经法。众人闻之。而心不信。佛化一人。从江南来。足行水上。止没其踝。来至佛所。稽首礼佛。众人见之。莫不惊怪。问化人曰。吾等先人已来居此江边。未曾闻人行水上者。卿是何人。有何道术。履水不没。化人答曰。吾是江南愚冥之人。闻佛在此。贪乐道德。至南岸边。不能得度。问彼岸人水为深浅。彼人答言。水可齐踝。吾信其言。便尔来过。无他异术。佛赞化人言。善哉善哉。夫执信诚。可度生死之渊
发布时间:2021-12-08
法雨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步武资福;宏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印光大师(1861—1940),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陕西郃阳(今合阳)人。印光大师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圆寂后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祖一生自行化他之德业隆盛,兹略举数端:韬光敛迹 潜修净业大师幼随兄读儒书,颇以传承儒家
发布时间: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