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一百九十九尊至第二百一十二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贰佰零叁尊三昧声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三昧声尊者铜像诗 偈莫学山野鲁莽夫,有勇无谋事难图。平心静气增定力,平坦大道为君铺。偈解山野莽夫有勇无谋,不能成就大事。因此,遇事当平心静气,加强定力,这样才能万事顺利。此偈教导我们,各方面发展都不太顺利,阻碍较多,往往是因为行事过于粗莽,容易激动,缺少思谋。如果能做到遇事沉稳,谋定而后动,人生将会顺利很多。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端然静坐,双手
发布时间:2021-11-01
老人出家贤愚因缘经云。王舍城有长者名尸利苾提。其年百岁。闻说出家功德无量。便自思惟。我今何不于佛法中出家修道。往到竹园问诸比丘。佛世尊今何所在。答言。不在。又问。大师上足是谁。比丘指舍利弗。诣前白言。听我出家。舍利弗视此老人三事皆缺。不能学问。坐禅。助营众事。告言汝去。汝老不得出家。次向大迦叶。优波离。阿菟楼陀。五百大阿罗汉等。皆言年老不得出家。还出竹园。住立门外。悲泣懊恼。举声大哭。世尊即至其前。放大光明。相好端严。佛问老人。汝何故哭。长者闻佛梵音。心怀喜跃。如子见父。五体投地。泣白佛言。我独何罪。不听出家。佛言。谁作是说。年老不听出家。答言。舍利弗等。尔时世尊以大慈悲慰谕长者。汝莫愁忧苦恼
发布时间:2021-11-01
隋代译经,主要译师有北天竺乌场国的那连提耶舍(490—589)。他原在北齐译经,曾因齐亡佛教被毁,而改著俗装。隋兴,应文帝之请,住长安大兴善寺,从开皇二年到五年(582—585),更译出《大庄严法门经》等八部二十三卷。同时又有他的同乡沙门毗尼多流支来长安,于开皇二年译出《大乘方广总持经》、《象头精舍经》。又有中天竺婆罗痆斯优婆塞达磨阇那于开皇二年译出《业报差别经》一卷。阇那崛多(527—604)原在北周译经,周武帝毁灭佛教时,被迫回国,中途为突厥所留,开皇四年,文帝应昙延等三十余人之请,遣使延请他东来,住在大兴善寺,从事传译。开皇五年到仁寿末年(604),更译出《佛本行集经》、《大方等大集护经
发布时间:2021-11-01
时光不可空过(一)世人耽着①处,不舍昼夜。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耽赏玩②也。“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③,耽曲蘖④也。“野客吟残半夜灯”⑤,耽诗赋也。“长夏惟消一局棋”,耽博弈⑥也。古有明训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然。”⑦今出家儿,耽曲蘖者固少,而前后三事或未免焉。将好光阴蓦然⑧空过,岂不大可惜哉?注释①耽着:玩乐、沉溺。②赏玩:欣赏玩味。③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此语出自唐代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鸬鹚杓,刻为鸬鹚形的酒杓。鸬鹚,音“卢慈”,水鸟名,俗叫鱼鹰、水老鸦。④曲蘖:曲,音“趋”,指酒。蘖,音“涅
发布时间:2021-11-01
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一百九十九尊至第二百一十二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贰佰零贰尊俱那舍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俱那舍尊者铜像诗 偈远交华盖欲何为,龙海鹤云马腾飞。披荆斩棘创新路,春花秋月共争晖。偈解龙腾于海,鹤舞于云,马蹄腾空,一派繁忙上进之象。值此之时,不可故步自封,更当披荆斩棘开辟新路。 此偈教导我们,时运大好,当另辟蹊径,不可追随他人,虽然有无数艰辛困苦,但是最终人生终将完满。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安然端坐,右手于胸前执念珠,左手于左膝结印,
发布时间:2021-10-29
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常听说舍卫国人民多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学修佛法。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种。忽然,有一条毒蛇爬到那儿子的跟前,将他咬死,然而那父亲不但不管儿子,反而接着干活,连头也不抬。这个婆罗门大觉惊奇,便上前问他原因。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为何目的?”这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多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打算来求学修道。”接着,婆罗门又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反倒接着耕地播种?”耕种者说:“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成住坏空,皆为自然规律,忧愁
发布时间:2021-10-29
上表请书唐沙门释慧立 释彦悰撰高永旺译注三月二十三日,群臣等接到御制碑文,都到朝堂上表致谢,说道:跪拜领受陛下圣文,看到黄河的奇珍异宝;虔诚开启神秘的篆刻,聆听《云》、《英》的华丽歌曲。包含万世的根本宏规,容纳千年的殊胜景观;不禁奔走欢庆,不知该如何表达。我等私下里认为佛法西来,智慧之光朗照漫漫长夜,消除幽冥黑暗;法流东逝,化洽陈年宿根,使其挺拔秀丽。佛教法门众多,随缘应物,普度群生;自古至今,历代都崇敬佛典。俯伏思维,陛下垂衣而治,统御天下。使佛教之道 更加光大,对解脱生死的法门尤为尊重。在长安开设给园道场,延请高僧大德前来弘法。道场穷极美仑美奂,僧众都是法界龙象。又挥发玄旨,撰写碑文。精妙
发布时间:2021-10-28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唐代咸通八年(867)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古青莲寺南殿唐代全堂佛像古寺初建于北齐天宝年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的,为佛教弥勒净土宗寺院。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正殿内佛坛宽大,建筑除留有少量宋代遗构外,已被后人修补得面目全非、但殿内所存唐代彩塑6尊,是全国现存唐
发布时间: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