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一,是南朝来华高僧、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真谛三藏圆寂纪念日。真谛三藏(499—569),西印度优禅尼婆罗门族,原名拘那罗陀(华言亲依)。少时博访众师,学通内外,尤精于大乘之说。他以弘道为怀,泛海南游,止于扶南国。梁武帝大同年间,派直后(官名)张汜送扶南国的使者返国,访求名德和大乘诸论、《杂华》等经。彼国乃请真谛三藏来华,师欣然同意。大同十二年(546)八月,三藏带着经论梵本二百四十夹,到达南海郡(今广东省南部),当时他已年垂五十了。随即北上,沿途停留,至太清二年(548)八月才到建业,武帝深加敬礼,使住宝云殿。可惜,刚要开始从事翻译,即发生侯景之乱,不果所愿,乃往
发布时间:2021-02-22
庞眉寂默坐空禅,万年一念无缘促。手珠犹作奢摩他,寄迹普贤修万行。梵天来献瑜伽具,问人亲见也尊来。拨开眉目示梵王,诸天皆得法眼净。——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八十九尊至第一百零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玖拾陆尊神通亿具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神通亿具尊者铜像诗 偈少年得志早发科,明月清风奏凯歌。百尺竿头再进步,长江后浪逐前波。偈解少年得志榜上有名,明月清风也为之奏响凯歌。即使功名事业已有成就,也仍需努力,百尺竿头理当更进一步。此偈教导我们,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无论做什么都十分顺利,但切莫因此自满,应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静坐,右手持如意,左手执胸前结印,隆额长眉,神态悲悯
发布时间:2021-02-21
久远劫前,当时释迦牟尼佛尚未成道,只是一位婆罗门修道者,住在雪山中,每天渴饮泉水,饥食山果,独自习禅,被称为“雪山大士”。因为世间没有佛法,他精勤求取大乘经典,却未能得闻诸佛教法。雪山大士超乎寻常的修行引起了三十三天的天子们的注意,他们一致赞叹,叹为希有,共相议论,谓此人真是了不起,将来必定有莫大的成就。唯有释提桓因(即帝释天)十分谨慎地说:“现在正当无佛之世,修行人真正发无上道心是非常不容易。我曾经见到过许多众生,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挺像样的,可是一遇到些许顺逆因缘,便动摇了。所以,我认为这个人未必就靠得住,让我们一同去考验他一番吧。”三十三天的诸天子听罢,也都点头称是。于是释提桓因摇
发布时间:2021-02-20
庞眉寂默坐空禅,万年一念无缘促。手珠犹作奢摩他,寄迹普贤修万行。梵天来献瑜伽具,问人亲见也尊来。拨开眉目示梵王,诸天皆得法眼净。——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八十九尊至第一百零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玖拾伍尊劫宾覆藏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劫宾覆藏尊者铜像诗 偈莫叹命蹇不逢时,冬去春来柳发枝。阳春三月春光好,正当振翅向高飞。偈解不必感叹命运坎坷,生不逢时,严冬将尽,春已不远,杨柳也将吐露新芽。待到阳春三月好风光,你尽可振翅高飞不要迟疑。此偈教导我们,有时候个人虽然能力强,却无用武之地,此时切不可自暴自弃。须知一旦遇机缘,必然能脱颖而出,振翅高飞。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欢然静坐,右腿蹬宝
发布时间:2021-02-19
牧溪,有作:牧谿。俗姓李,佛名法常,号牧溪,中国四川人,生卒年月不祥,宋末元初时代的僧人。南宋末理宗、度宗时 ,在杭州西湖长庆寺当杂役僧。禅宗有“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之说,牧溪如是,金庸《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亦如是。扫地僧的“神通”在于武功,而牧溪则于画中体现其“妙用”。牧溪擅长画佛像、人物、花果、鸟兽(如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木等。其实就是,没有什么他不能画的。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中有云:“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藏有牧溪水墨画花卉翎毛一卷,题跋中言:“宋僧法常,别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
发布时间:2021-02-1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辛丑新年的第七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湿漉漉的节气——雨水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如果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序曲”只是春意萌发,偶尔乍暖还寒那雨水节气便已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人们会明显感到春的气息当北国还在寒冷中昏昏欲睡南国已经在湿润的暖意中醒来泥土在阳光下化冻朦胧的绿意静悄悄冒出来雨水是春天最滋润的节气古人说“遇雨则吉”春天象征着生发与成长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雨,正是生命之源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水獭从溪河里感受到春天的暖意把叼到的鱼铺在岸边似乎要先祭祀春天再享用这场盛宴二候鸿雁来正所谓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大雁从南方飞回北国的天空三候草木萌动潜伏了整个冬季的草木
发布时间:2021-02-18
庞眉寂默坐空禅,万年一念无缘促。手珠犹作奢摩他,寄迹普贤修万行。梵天来献瑜伽具,问人亲见也尊来。拨开眉目示梵王,诸天皆得法眼净。——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八十九尊至第一百零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玖拾肆尊罗网思惟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罗网思惟尊者铜像诗 偈鹦鹉洲畔风帆过,追名逐利旅人多。何时方能心收歇,尽享天伦唱浩歌。偈解大好风景当前,追名逐利者众多,劳苦心智。争权夺势实在累心,何时才能收束功利之心,尽享天伦之乐。此偈教导我们,热衷于追名逐利,整日谨小慎微,劳心费力,其实苦多乐少,应当放下执念,自在生活。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傲然端坐,双手笼袖,面庞方正,飞眉美须,神态威严刚直。
发布时间:2021-02-17
鸟道雪岑巅,师亡谁去禅?几尘增灭后,树色改生前。层塔当松吹,残踪傍野泉。唯嗟听经虎,时到坏庵边。——贾岛《哭宗密禅师》2021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六,圭峰宗密禅师圆寂纪念日。圭峰宗密禅师(780—841)是我国唐代贤首宗第五代祖师。果州(四川西充)人,俗姓何。因长期居住在圭峰山,因而号为“圭峰禅师”,谥号“定慧禅师”。宗密禅师年轻时即精通儒学,弱冠之年,听习经论,坚持素食,亲近诸方禅德。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宗密禅师赴京师应贡举,途经遂州,听闻道圆和尚讲经说法,因问法契心,于是跟随道圆和尚剃度出家,从拯律师受具足戒。宗密禅师在道圆和尚门下修学,常向道圆和尚请教自己经常思考的有关身心、因
发布时间: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