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王宫中暂住了几天,佛陀这次回宫,宫中没有美女,没有音乐,没有醇酒,只有一千多名比丘跟随着他,庄严堂皇的宫殿暂时成为僧房精舍。佛陀知道初学道的比丘,在王宫中住久了,容易对淡泊的僧团生活,生起动摇的念头,过不了几天,佛陀就带大家住进离迦毗罗卫城不远的尼拘陀林里。佛陀虽然住在尼拘陀林,但佛陀还是常常进宫托钵乞食或说法,幼年的罗睺罗常常毫无惧怕的样子,天真可爱而亲热的对佛陀说道:“佛陀!我真高兴常常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说明,父子的天性并不是十多年不见面就可以被时间拉开,佛陀也为这句话深为所动似的说道:“孩子!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常常在我身旁。”就在佛陀说过这句话不久,罗睺罗就真的出家,永远跟随佛陀去
发布时间:2025-10-16
很多人误解佛教的慈悲和忍辱就是无条件地付出与退让,乃至对于仇敌也是倡导无条件的接纳,这实在是对佛法的片面理解。应当知道,种种利益众生的行为都需要智慧作为抉择的前提,例如经中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群乌鸦和一群猫头鹰,两群鸟结下了怨仇。白天,乌鸦知道猫头鹰眼睛看不见,就冲进猫头鹰群中,杀死猫头鹰,吃它们的肉。到了夜里,猫头鹰知道乌鸦眼睛看不见,又啄死乌鸦,开胸破腹,吃它们的肚肠。这样,一个怕白天、一个怕夜晚,互相残杀,没有终结。乌鸦群里有一只聪明的乌鸦,对乌鸦们说:“我们和猫头鹰,已经结成了怨敌,没法和解,最后不是我们消灭它们,就是它们消灭我们,势不两全。我们应想一个办法,消灭猫头鹰,然后我
发布时间:2025-10-16
离开十多年的佛陀,耶输陀罗还是第一次偷偷的见到,这十多年来,像梦似的,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过去了。耶输陀罗此刻的心,像一塘池水投进一块大石头,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一点也不能平静,正在他哭着等的时候,佛陀察知他的心,匆匆和众人招呼后,就带着舍利弗和目犍连到内宫中探望他。一个是成了正觉的佛陀,一个仍是很年轻的美妃,像这样的相逢,为很多人所关心着,庄严的佛陀,静静的一瞬间,是同情、是怜悯、是慈悲的看着耶输陀罗。多情美貌的耶输陀罗,是爱,是恨,是千变万化的情绪交织在心中。耶输陀罗哭着,佛陀默然的立着,等到他那激动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他才觉悟到他和佛陀之间有一条不能越过的鸿沟,想到佛陀是佛陀,不会再用一些甜蜜
发布时间:2025-10-12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白乐天的这句诗点明了寒露的主题这是一场从凉爽向萧瑟的过渡作为一年中仅有的两个与露水相关的节气白露与寒露在时间上虽然只隔一月但在人们体感上却相差了一个季节相较于白露时节的白天夏热,早晚秋凉寒露的早晚已能感受到些许寒意了空气里凉凉的桂花香和夜晚寥落的虫鸣声连同碧云天,黄叶地,大地的一切讯息都随斑斓的落叶齐齐地指向了深秋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古人观察到鸿雁候时而飞、随阳而动便将其作为气候变化的标志白露便开始南飞的鸿雁,此时已是最后一批了二候雀入大水为蛤秋风
发布时间:2025-10-08
从前在某个地方,有一只鼠王,和五百只老鼠住在一起,是一家人。又有一只猫,名叫火焰。这只猫年轻的时候,所有的老鼠它都要杀害,后来它老了,心里便想:“以前年轻,气力强盛,凭着力气捉老鼠吃。我现在年迈体弱,气力弱小,捉不到老鼠了。要想捉住老鼠,得想个什么办法呢?”老猫这样想过后,便在周围到处观察,看见一只鼠王和五百只老鼠,一家人住在一起。老猫来到鼠洞前,装出坐禅的样子。这时老鼠们出洞来玩耍,看见老猫安然地在坐禅,就问老猫道:“阿舅!你这是在做什么?”老猫回答说:“以前我年轻时,气力强盛,干了无数罪过的事。现在想修行积福,除掉过去的罪过。”老鼠们听它这样一说,心里也都生出善心,心想:“这老猫现在也修行
发布时间:2025-10-03
不过,已经一百二十岁的老人,而且又是开悟的圣者,对世间早就没有丝毫的留恋,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他更深深的厌离世间,他想:“这个世间真没有办法,佛陀涅槃未久,谬解佛法的人就这么多,未来教团中有邪知邪见的更不用说,我为佛陀诵出大法,而人们仍我见我执,并不依法奉行,我在世间上还有什么用呢?”阿难陀这么想时,自然就怀念起佛陀,更连想到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诸大弟子,他又继续思惟道:“啊!这些人如同飞鸟追随飓风一般进入涅槃,众多的圣者中,现在只剩下我一人,如同被砍光的森林一般,留着一颗大树也不能遮风挡雨,人间很寂寞,我也进入涅槃吧!”阿难陀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下了决心,把大法流传的责任付嘱给他久已培植的弟
发布时间:2025-09-26
从前有一个老人,穷困孤独,生活很艰难,有一次买到了一把斧头,这斧头是所有宝物当中最好的,可是他不知道,用这把斧头砍树干做手杖,卖手杖勉强维持生活。斧头用得久了,就快磨损完了。这时他遇上一位外国的大商人,人称萨薄。萨薄看见这把斧头,知道是把宝斧,便问老人:“你卖这把斧吗?”老人回答说:“我靠这把斧做手杖以维持生活,不卖。”萨薄又说:“给您老人家一百匹绢,您卖吗?”老人以为他在开玩笑,不搭理他。萨薄又说:“您为什么不答话呀?我给您二百匹绢!”老人怅然,不高兴。萨薄又说:“您要嫌少,我就再添,老人家您为什么不高兴呢?我给您五百匹绢吧!”老人大哭,说:“我不恨绢少,只恨我愚蠢,这斧本来有一尺半长,用来
发布时间:2025-09-26
佛陀涅槃后,继承佛陀衣钵的是被尊为首座的长老大迦叶,二十年后,大迦叶已经一百多岁,他就往鸡足山里面涅槃。在他临走时,他把佛陀的家业传嘱给阿难陀,阿难陀以将近八十岁的高龄,继承法统,像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一样的自然,这就是佛陀当初对他的希望。如此,佛法在阿阇世王的护持之下,很平和的弘扬开来,自从大迦叶入灭以后,亲近过佛陀的大弟子恐怕就剩下阿难陀一个人,领导着教团的阿难陀,年龄也一年比一年高,当他一百二十岁的那一年,有一天在过路中,听到一位青年比丘正诵着佛陀讲过的偈语,那位比丘诵的是:“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能见之。”阿难陀一听这首偈语被诵得错误得离谱,简直可说是牛头不对马嘴,就
发布时间: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