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在场的比丘们,看到如此殊胜之事,便请示佛陀:“现今这位月光天子,在过去生中培植了什么样的福德,能够以善巧言语,使其父母心开意解,不再涕泣,并且成就道果?”佛陀告诉比丘们:“不但在今世如此,使其父母不忧恼,在过去世也是如此,令其父母不忧恼。”这时诸大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后,再次向佛陀请示:“世尊啊!您刚刚的开示,我们还不太明了,在过去世,是怎样的一段因缘,希望世尊您为我们敷演解说。”这时佛陀慈悲告诉诸大比丘:“你们仔细谛听!我为你们说这件事。在过去无量久远之世,波罗迈国有一愚昧之人,常常偷窃他人财物,邪淫欺骗他人,被官府捉拿捆绑到国王面前,国王审问罪状,他一切坦承不讳,国王便下令处以死刑。就在
发布时间:2024-06-0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八十五尊至第五百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捌拾捌尊菩萨慈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菩萨慈尊者铜像诗 偈国杰英豪出群伦,铃铎响遍万里程。福至财源必兴旺,来日可望更飞腾。 偈 解人中俊杰,超出众多同时代的人物;常年奔走在外,足迹遍及各地。福分到来后,财源滚滚而来,家庭、事业都兴旺发达,未来更可期望飞黄腾达。此偈教导我们,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之外,还需要
发布时间:2024-05-31
须菩提在佛陀的僧团中,修道闻法,非常热心。尤其是四处十六会的般若法会,须菩提如不去其他的地方教化,从不缺席。有一次,佛陀在祇园精舍预备讲说《金刚般若》的时候,千百位弟子从城中托钵乞食回来,都次第的围绕在佛陀四周,佛陀先是闭目静坐,没有人敢提出问题向佛陀发问。这时,须菩提了解到佛陀的心意,便从大众中站立起来,披搭着露出右肩的袈裟,向佛陀顶礼后,恭敬的问道:“佛陀!弟子们都知道佛陀是最善于爱护我们的,但是对于善男信女如何安住于菩提心?以及纷扰的妄念,如何才能降伏?恳求佛陀慈悲,为大众宣说!”对须菩提的发问,佛陀很欢喜,称赞他了解与会大众的根机。佛陀回答说:“如何安住于菩提心,不受妄念的纷扰,就是在
发布时间:2024-05-3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八十五尊至第五百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捌拾柒尊常隐行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常隐行尊者铜像诗 偈世尘路远行修达,源外灯高照长春。净土西方长企望,后来居上有继承。 偈 解世事艰难,长路漫漫,需要有很好的修行才能通达顺利;佛源之外,明灯高悬,需要经常反思、参悟,才能蓬勃向上,富有生机。大家都期望能住生极乐净土,时常有后来居上的人,是因为过去世修行所致。此偈教导我们
发布时间:2024-05-27
在僧团中和须菩提有相反作风的人,是大迦叶尊者,须菩提是乞富不乞贫,而大迦叶是乞贫不乞富。须菩提很不解大迦叶的用心,有一次闲谈时就问他道:“尊者大迦叶!你乞食的态度和我正好相反,我很无礼的请求你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尊者须菩提!”大迦叶解释道:“我们是出家的沙门,守道行法,这就是人间的福田,我们受人间的供养,是给他们增长福慧的机会。我向贫穷者乞食,让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们的福多,我们何必锦上添花?”大迦叶尊者的话,一方面像是为自己解释,一方面又像是向乞富不乞贫的须菩提说教。须菩提听后,点点头,他不强人同己,说道:“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尊者!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
发布时间:2024-05-26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耕田为业,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结婚后刚满十个月就为他生了一名男孩,取名月光。光阴荏苒,月光逐渐长大,一日与须达长者的儿子一同外出游玩观赏,走进一座僧院,看见精勤用功的诸大比丘们正在诵持佛经,这时月光听闻到一段四句偈,内心便生起无限的深信与恭敬,返家七天之后命终,命终后即往生忉利天。月光的双亲悲恸啼哭,无法自已,抱着月光的尸体,走到坟茔间,嚎啕哭泣说:“我只有这一个儿子,现今舍我而去,以后谁来照顾我呢?我心中悲痛难以言喻,宁可随他死去,也不愿回家。”这时婆罗门的亲族们纷纷前来劝解,但月光的双亲依然不肯离去。他们爱子心切的心产生了感应,竟使得
发布时间:2024-05-2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八十五尊至第五百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捌拾陆尊导大众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导大众尊者铜像诗 偈鹏程万里冲霄汉,薇馨千家吐清芬。万卷诗书万里路,如识法藏聆梵音。 偈 解大鹏的志向在于前程万里,直入浩渺苍穹;蔷薇散布的香气绵长久远,意在使千千万万的家庭具有芳香。只要能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能悟得生命真谛。此偈教导我们,勤读不辍,力行不倦,学习佛法同样如此,精
发布时间:2024-05-24
须菩提出家以后,过着三衣一钵的生活,每天上午到街坊上托钵乞食,下午就跟随佛陀听教参禅。比丘们每日出外托钵乞食,总是遵照佛陀的法则,次第行乞,一个个,一排排,无论人家施舍与否,都必须经过。可是须菩提过乞食的生活,总和大众不同,一离开精舍,他就与大众分道而行,总是一个人威仪齐整,行止安详的去找乞食的对象。诸比丘起初对须菩提没有留心,但日子一久,发觉须菩提的行动有些奇怪。大家一注意,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须菩提乞食行化,总爱到富有人家里,见到房屋矮小,或是知道经济穷困的人家,他决不去托钵。无论多远的路途,他都要赶到富贵的人家去,否则,他宁可饿着肚子不行乞。有一次,在毗舍离的国境内,有一位比丘在路
发布时间: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