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像龛之客观遗存  胜果寺的十八罗汉摩崖雕像位于西方三圣大龛的西南方崖面下部,距西方三圣大龛约30米,且西方三圣像龛高出十八罗汉像约20米。众罗汉龛的走向与崖面上方的西方三圣龛基本相同。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其《西湖石窟》一书认为胜果寺众罗汉像仅存十七尊。但据笔者于1992年7月11日的实地考察,十八罗汉的数目是完整的,当笔者于1992年11月9日再次调查胜果寺龛像时,见几位佛教徒信徒正在用水泥候补残损的十八罗汉像,完全改变了这些像的原始面貌。古代文物虽被破坏,但仍或多或少地反映着原始面貌。这些现代信徒的修复虽属佛教功德,但违背了文物保护整旧如旧的原则,是对古代文
发布时间:2019-01-25
编者按:  每一张照片,或是一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时代符号,或是一段温暖光阴的记忆。光阴如歌,叙述一段段往事。  云林千年古塔巍然挺拔,迎送每一位来客。佛教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您一定会许多收获。请你一起来抒写"我与灵隐寺的故事"。  一次偶然机会,我在父母的相册里翻到了一张已珍藏很久、黑白泛黄的照片。那是七十年代初在灵隐寺拍的,照片里是我外婆、父母和抱在怀里才5个月大的我。得此照片,我如获至宝。之后,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有机会带他们去灵隐寺故地重游。  2018年6月,终于了了心愿,灵隐寺的古塔边再次留下了我们祖孙三代的身影,有了第二张照片,两張照片整整隔了4
发布时间:2019-01-22
中国文学史上爱梅诗人很多,尤为著名的是有"梅妻鹤子"之称的南宋诗人林和靖。1876年春天,八指头陀初访杭州西湖,特意到孤山林和靖墓前拜祭。对林和靖心仪已久的诗人竟一连写了五首绝句,感兴抒怀,首首有梅。  诗人八指头陀披着西湖的波光,带着孤山的云影,一路行吟,一路找梅。诗人一到孤山,感觉竟如旧住,就自然想象自己前生乃是梅花,写下绝句《孤山》。《孤山》才到孤山如旧住,前生多半是梅花。   肯定自己与梅花的夙缘,既是表达自己对孤山之梅的向往,也是诗人在给自己性喜梅花一个浪漫诗性的解释。   八指头陀不仅对喜爱梅花的古贤先哲多有仰慕,与同时代的爱梅诗
发布时间:2019-01-19
八指头陀  八指头陀是诗人,又是禅僧。从38岁起至51岁,先后担任过湖南6个丛林的住持;也曾任东南名刹——宁波天童禅住持,中华佛教总会会长。   1912年春,头陀请求南京临时政府保护寺产。不久,与北京政府发生冲突,愤极而客死法源寺,享寿六十三。留有《八指头陀诗集》十卷、《续集》八卷、《白梅诗集》一卷行世。圆寂前一年,在天童山青凤岗营建塔院,取名"冷香",环植梅花,世人称为"白梅和尚"。晚年时候为自己建造寂寞之后埋葬自己的塔苑,塔周围遍植梅花,就像他所写的一句诗:传心一明月 ,埋骨万梅花 。&nbsp
发布时间:2019-01-17
八指头陀一生喜爱梅花,并好以冷梅自况,在朋友之间也有"白梅和尚"之雅称。六十岁时,他曾在宁波天童寺左边的青龙冈为自己卜地建塔,取名冷香,塔旁环植梅树,并自作塔铭,书其白梅旧作于壁上。   八指头陀存世的诗文中以梅花为主题者甚多。他最早刊刻的诗集名为《嚼梅吟》,后来又有《白梅诗》问世。不仅写诗如此,冬去春来之际,八指头陀主持"上堂"、"升座"、"小参"、"示众"等佛堂仪式,其法语也经常是以梅花作譬。  "梅花消息分明在,风雪休辞彻骨寒&rd
发布时间:2019-01-16
▲胜果寺西方三圣像遗迹  摄影|一叶 西方三圣像龛之造型风格   胜果寺西方三圣像龛虽然损毁严重,我们仍可以从杭州现在吴越国造像中推想其当年的原始造型与风格。龛内三大像均为结跏趺坐之姿,且主佛双手施禅定印,二菩萨均以左手仰掌置腹前,以石臂弯曲斜举于胸前。具有这种组合与手印的一佛二菩萨像在十世纪的吴越国十分流行,且都表现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的西方三圣像。例如,在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中,有三所吴越国雕造的西方三圣像龛,包括青林洞外的第二龛与青林洞内的第10、16龛,出资者为一般佛教信徒或普通官吏,其中第10龛造像为信徒滕绍宗出资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雕造。
发布时间:2019-01-15
自古以来,咏梅的诗词不计其数,广为传颂的佳作佳句也很多。恰如兰的淡雅、菊的清芬、牡丹的富艳一样,梅的高洁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象征神韵。  诗僧八指头陀的咏梅诗,既继承了古来咏梅的传统,同时也开拓出了咏梅禅诗新天地。 诗僧八指头陀的生平   诗僧八指头陀,俗名黄读山,别号敬安、寄禅。一八七七年敬安廿七岁之时,在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自此号"八指头陀"。  黄读山十七岁时,在湖南湘阴法华寺剃度出家。东林长老赐名敬安,意即敬则心安。敬安谢纳,对师傅说:"无处安得此身,只好寄入禅门,希望能以寄禅为别号
发布时间:2019-01-15
灵隐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是杭州灵隐寺在腊八会期,举行供佛、讲经、煮施腊八粥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它上承周秦腊祭习俗遗绪,下启唐宋江南地区腊八节习俗之先,集宗教信仰与世俗观念于一体,是我国腊八节习俗的杰出代表。老底子杭州人有腊八节"打斋饭"的说法,即平日寺院僧人受百姓食物供养,到了腊八节,僧人将余下粮食熬成粥,回报大家。  《佛本行集经》介绍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尝试过六年的苦行,不但毫无收获,反而身心疲惫,于是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参悟,最终走向以智慧解脱的正道,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八日。由于释迦牟尼在这
发布时间:20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