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故事|小沙弥吃外道(上)内臣回来报告国王说:“许多比丘们都互相推让不肯来,现在只有最小的沙弥来了。”于是,阿育王亲自出门迎接,并请小沙弥坐在御座上,许多婆罗门看见了,更加瞋恚道:“国王真不识轻重,我们这许多宿德来了,也不起来迎接,为什么这个小儿来了反亲自出迎?”阿育王不理睬他们,小沙弥问国王道:“请问大王,为什么叫我来?有什么事吗?”国王答道:“这是摩醯首罗欲得你来做饮食充饥,现在你自己决定,被他吃掉,还是怎么样,都随你好了!”小沙弥回答道:“我的年纪最小,今早起来还没吃饭,请大王先给我吃饭,等我吃饱了,我就让他们吃!”小沙弥的年纪虽小,食量却很大,国王令厨师把厨房的东西统统拿来给他
发布时间:2024-01-2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五十一尊至第四百六十八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陆拾壹尊师子颊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师子颊尊者铜像诗 偈群星捧月照云天,百鸟朝凤舞翩跹。功名盖世占关魁。安乐富贵寿永年。 偈 解像群星捧月,百鸟朝凤一样,此人功勋名望超过世人,占据雄关,身为魁首,能享受安乐,寿命久长。此偈教导我们,当我们具有一定的才华,为人所尊敬拥戴时,应当谦逊谨慎,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人。尊者法相尊
发布时间:2024-01-22
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神通的运用,确是便于接引众生,可是神通不能违背因果法则,不能胜过业报,不能解脱生死烦恼,也是事实。有一次,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城,遭到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起初也曾为爱国的热忱所动,想为祖国出力帮忙。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但琉璃王逢到佛陀,虽然每次回军,但报仇和侵略的恨心始终没有息灭。佛陀知道因果业报的道理,应该要把它完结,佛陀尽了爱国的心后,就只有由他去。可是,目犍连尊者的神通还不能了解到无尽的业报,他得悉琉璃王大军包围了迦毗罗卫城的消息以后,很激动的对佛陀禀告道:“佛陀!迦毗罗卫城受到琉
发布时间:2024-01-21
佛教的大护法阿育王,一生恭敬三宝,依法修持,发愿长期地供养十万僧众。这样的大发心引起许多婆罗门外道,生起嫉妒残害之心,于是他们召集五百个精通四吠陀经典的外道来商议说:“不平等的阿育王现在只供养僧众,对于我们这些精通天文地理的学者,一点都不闻不问。我们应当用什么方法才能使阿育王回心转意?”有一个善于咒术的婆罗门站起来说道:“诸位放心好了,七天以后,我当以咒力化作摩醯首罗身,飞到王宫门口。你们都跟在我后面,我便能使国王操办很多饮食供养你们。”到了第七天,善于咒术的婆罗门即自念咒,化身为摩醯首罗,带着四百九十九位婆罗门,从空中进到王宫,欲求见阿育王。智慧的阿育王早知摩醯首罗的用意,问道:“你们需要什
发布时间:2024-01-21
河洛成冰候,关山欲雪天寒灯随远梦,残历卷流年——宋·宋庠《大寒夜坐有感》今日已是四九的第三天晚上22时,我们将迎来大寒《授时通考·天时》云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俗话说“小寒大寒,无风自寒”这段时间,天气寒冷至极点世间万物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这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当我们经历了最极致的严寒后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也将如约而至大寒三候一候鸡乳母鸡下蛋需要一定的阳光大寒光照开始增加,母鸡便可繁衍了二候征鸟厉疾征鸟的另一个名字是鹰隼,十分凶猛此时为了抢夺更多食物抵御寒冷强悍的征鸟也变得更加凶狠而快速三候水泽腹坚水泽指湖水,腹是湖水中央冰已结到了湖中央,且冰面非常坚固山居逢岁腊,衣薄觉严寒这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
发布时间:2024-01-2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五十一尊至第四百六十八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陆拾尊法自在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法自在尊者铜像诗 偈功勋盖世本英豪,向所跃马挥战刀。云风咤叱破敌胆,而今摆酒论功高。 偈 解获取盖世伟业本就是英雄豪杰追求的目标,若要所向披靡,必须跃马冲锋挥动战刀。只有叱咤风云,使对手甘拜下风,才能摆下洒筵,论功行赏。此偈教导我们,《无量寿经》上说:“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无论
发布时间:2024-01-16
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要求佛陀讲说释迦族往昔的本生因缘,佛陀想到这个问题,讲到好的地方难免像是自我宣传。佛陀考虑以后,就叫目犍连代为宣说。目犍连运用宿命通,观察久远劫来的事迹,历历如绘。他把释迦族的历史,很详细的叙述出来,大家听后都感到佛陀降诞于释迦族中成就正觉,不是没有因缘。目犍连尊者,就是常常为佛陀代座说法的人。又有一次,比丘们像开座谈会似的集合在一起,大家都报告对修学佛陀教法的心得,目犍连尊者说出七佛通偈,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什么是诸佛的教示?从目犍连尊者简单的偈语中,使初学者很明白的知道佛教的义理,这首偈语,和尊者目犍
发布时间:2024-01-15
绵亘数里的高山峻谷间罕有人烟,除了入山采宝的商人外,就剩些亡命之徒藏匿其中。这天,一行满载珍宝的商队取道经此。当中有一商人正得意地做着发财的美梦,他所乘坐的车辆却因宝物过重,车轮不时发出抗议的声音,于是他渐行渐慢,与同伴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商人眼看着前行的同伴早已不见踪迹,后方又无来者,心中不禁一阵悚然。担心被劫的商人在慌忙之际,突然瞧见路边一条小径,顾不得许多的他便转向前行,然而径窄崎岖,未行数里,一不小心便连人带车摔落山涧。商人身虽无伤,但看着轴毁轮散,旷野无人相助,忍不住捶胸顿足,倒卧地上嚎哭了起来。万念俱灰的他,不但不想方设法寻找出路,也不肯修治朽车,只是任己涕泗横流,哀诉不绝。此时,在
发布时间: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