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庆年中,九陇山有一尼师,志精佛乘华严秘藏。入山受持二十余载,礼诵无替,依教修行,性定心寂,遂证慧眼,得因陀罗网境界,十方世界微尘刹海九会道场,了了明见,如镜中像焉。——《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白话译文显庆年间(656—661)九陇山(今四川境内)有一名尼师,志心精研佛乘华严秘藏。入山受持二十多年,礼拜读诵没有间断,依教修行,性定心寂,于是证得慧眼,得因陀罗网境界,十方世界微尘刹海九会道场,了了明见,犹如镜中影像。
发布时间:2023-08-13
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信受奉行,对佛陀的教示,从来没有违抗过。佛陀在弟子中最信任的就是舍利弗,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祖国迦毗罗卫城的时候,罗侯罗要求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为亲教师,跟舍利弗受沙弥戒。有一次,舍利弗领沙弥罗侯罗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侯罗的面色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佛陀就把他叫到身旁,问他心中有什么不满的事。少年的罗侯罗,低着头像不好意思,但又像不平的说道:“佛陀!我是沙弥,不应该说长老的过失,但不说没有人知道我们沙弥的处境。”“是什么事?你快点讲!”“佛陀!上座和中座的比丘,带着我们到外面托钵乞食,信众给他们的供养,都
发布时间:2023-08-12
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到处散布着金银财宝,他心中暗自思惟:“我在这山里苦修了七年,每天餐风露宿、衣不蔽寒,但是到现在依旧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今生成道看来是不可能了。既然如此,不如先用这笔意外之财,修建一个可遮风避雨的落脚处,再作打算吧!”于是将这些宝物藏了起来。佛陀观察到此比丘是可度之人,只是一时迷失而造此罪业,于是将自己变为一穿金戴银、浓妆艳抹的比丘尼出现在沙门面前。正当比丘尼向沙门问讯之际,沙门对着这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比丘尼痛声斥诃:“既已出家,为什么还要用世俗的装饰品来妆点色身?这不是颠倒吗?”比丘尼立即反驳说:“是啊!既已出家,就该好好的持戒修慧,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1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一十七尊至第四百三十二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贰拾陆尊普庄严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普庄严尊者铜像诗 偈三十河东又河西,岁月斗换复星移。休叹命运太无情,行将登科及第归。偈 解人生无常,命运难料。岁月斗转星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苦难的下一秒可能幸运就会降临,何必徒然感叹命运无情,忧虑前途无光。此偈教导我们,世事无常,当抓紧时间精勤修行,而不必在俗务之中浮浮沉沉
发布时间:2023-08-10
舍利弗一听,觉得他说得有理,当即下大决心,勇猛忍苦的把左边一个眼珠挖出,交到青年的手中,并说道:“谢谢你成就我的愿心,请你拿去吧!”“糟啦!”青年人接了眼珠,大叫道:”谁叫你把左边的眼珠挖下来呢?医生说我母亲的病要吃右边的眼珠才会好。”舍利弗一听,真是糟啦!他怪自己怎么没有问他一声再挖眼珠,现在怎么办呢?把左边的给他,还有右边的可以看东西,若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那连走路都看不见了。可敬可佩的舍利弗,他不怨怪别人,他想,发心发到底,救人也要救到底,难得遇到一个肯接受布施成就自己道行的人,就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好了。舍利弗这么想后,就安慰青年说道:“你不要急,刚才怪我粗心,没有问清楚就挖
发布时间:2023-08-09
永徽年中,禅定寺有两僧,名道祥、惠悟,咸隐太白山中。祥即持诵涅槃,悟即持诵华严,服饵松禾,六时礼忏,昼夜诵持,积有年岁。忽于一时见一居士,鬓发皓首,所衣洁素,仪容恢美,前来设礼,庠序而言:弊居设斋,欲请一僧。僧曰:此唯二僧,俱往可不?居士曰:弟子贫家,本拟请一僧。僧问:意欲交谁行?云:请华严法师。悟遂赴请。随居士行,可百余步,居士于是腾身于空中问悟曰:师何不升空?悟对曰:贫道无翅,升空未得。居士问悟:师犹未得神通耶?悟答曰:实未得。居士却从空下,安致悟于居士衣襟中坐,又令冥目,于时只闻耳边飕飕风声,可半食顷,还放履地,遂令开目。不知到处,环视唯见大山,观其屋宇皆是涌出。延悟入堂,礼佛才毕,忽见
发布时间:2023-08-0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一十七尊至第四百三十二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贰拾伍尊无碍行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碍行尊者铜像诗 偈火之猛烈可焚身,炎之柔弱能灭顶。无偏无颇守中庸,天下无事保太平。偈 解猛烈的大火可以焚灭自身,微弱的小火亦能带来灭顶之灾。行事若有偏激,则可能带来灾难,人应当谨守中庸之道,方保得一世平安。此偈教导我们,性格暴急、容易冲动的人,遇事宜审视自己的行为,平和自己的心
发布时间:2023-08-07
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第二节 悟心成佛禅 悟心成佛禅,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他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亦可名见性成佛禅,或即心是佛禅。禅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密宗来作比例。我曾讲先有杂密、胎藏界等,至善无畏、一行等始成为独立的密宗而与显教对立。禅的发展,起初也是依经教而修的,至达摩东来,才成为独立的禅宗。才为后世分宗下、教下之所本而成为达摩的宗门禅。自悟心成佛禅以下,皆为宗门禅,详见景德传灯录、禅林僧宝传、传法正宗记、宗统编年、指月录等书。这一种菩提达摩禅,他另有一个传承的系统:从过去七佛起,传至释迦牟尼佛灵山拈花、迦叶微笑为传佛心印初祖,迦叶传阿难为二祖,乃至二十八祖达摩为东来初祖,至慧能
发布时间: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