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九十九尊至第四百一十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壹拾壹尊大威光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大威光尊者铜像诗 偈狐狸常夸最机智,但见猎人卖狐皮。人算难以比天算,安分守己最相宜。偈 解狐狸常常被人夸赞机智聪明,但其皮毛常常被猎人出售。纵然机关算尽,也难与自然规律、时代潮流相抗衡,所以安守本分才最为恰当。此偈教导我们,做人当诚实处世,诚心待人,安分守已,认真做事。尊者法相尊
发布时间:2023-06-26
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第二节 依教修心禅 二、五门禅佛陀密译五门禅法要略,近于五停心。五停心乃对治多贪的不净观,多瞋的慈悲观,多痴的因缘观,散乱的数息观,多慢的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分析无我观。然此第五门,在当时已改为大乘的念佛观。禅法要略于五门均有讲到,但对念佛一门特详,观顶上或脐间出一佛二佛乃至五方五佛。此观佛三昧,已为后求密法之基础。另外与此五门禅法相近的,有僧护著的坐禅三昧经,为罗什译,罗什又自集有禅法要略;觉贤三藏亦译达摩多罗禅经(觉贤与罗什同时)。还有一位译弥勒上生经的居士安阳侯沮渠京声,又译有佛大先的禅秘要治病法。此类佛典大致相近,所以归纳在一起;但亦有小异,以五门重在念佛禅,而
发布时间:2023-06-26
魏朝并洲僧灵辨,童子出家,精心佛乘,专以花严为业。时未有疏论,每思玄旨,请教无所。于是严饰道场,顶戴华严,昼夜行道,六年有余,步步流血,哀请文殊加被,誓通奥典,克诚无替。忽于一夜,感见童真,及明朗悟华严法界七处九会,即入微定,咬若当时。犹历目睹耳听心领。昔所未了,今无不通。遂于彼洲西县兄山中,造华严论一百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白话译文元魏时并州僧人灵辩,童子时便出家,精心佛乘,专修华严。那时没有华严的注疏,每当不懂经义时,无处请问。于是他庄严道场,顶戴华严,日夜不卧行道六年。以致足破血流(也不停止),哀请文殊菩萨加被,发愿通达华严奥义,精诚不断。忽有一夜,感见文殊,并完全领悟到华严法
发布时间:2023-06-26
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第二节 依教修心禅 修心即修定,亦可名修禅修观,增上心学即增上定学故。依教二字,即显非后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因禅宗与教是相对立的。禅宗以前的禅,是依教修观的禅。依教就是依教理,如天台教观,即可说为依教修禅,即依教解理摄心修定之谓。禅宗与教对立,密宗亦与显教对立,在密宗未曾独立以前,有所谓杂密。因为很早就译来有孔雀明王经等,并附各大乘经末诸咒等,都未与显教对立,而谨依附经而行,故名杂密——西藏分密为四:事密,行密,瑜伽密,无上瑜伽密。其事密亦名作密,即中国所谓杂密,就是念什么咒有什么作法作用之意——禅宗前依教修心之禅,以禅宗立场看,等于密宗之杂密。故依教修心之禅
发布时间:2023-06-26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九十九尊至第四百一十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壹拾尊天音声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天音声尊者铜像诗 偈谦益满损自古同,高山大树易招风。大智若愚隐形迹,身家平安耀祖宗。偈 解满招损,谦受益,树大招风,干折枝断。凡事切忌过度张扬,若秉中庸之道,便可身心康宁,家宅平安。此偈教导我们,为人处世应讲究恰当的分寸,过犹不及。不及是大错,大过是大恶,恰到好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
发布时间:2023-06-23
端午节五月初五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今日适逢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端午节文化在两千余年里,对外来传入中国的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点在历代祖师的语录中都能找到端倪。《古尊宿语录》卷四十四载,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粽子虽然应所知,要须一一知来处。且道从什么处来?由此可见,宋代时寺院也会过端午节,而且出家人在这天也要吃粽子。佛教世界中翠竹黄花尽是真如,端午的粽子自然可以发明般若妙慧。《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宋绍兴二十六年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这
发布时间:2023-06-2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九十九尊至第四百一十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零玖尊无垢称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垢称尊者铜像诗 偈草在石下弯弯长,鸟在笼中怯怯啼。人本万灵非草木,天性自然莫相违。偈 解小草压在大石之下,只能弯弯曲曲地生长;小鸟被关在笼中,只能悲悲怯怯地啼叫。这是因为这种生活环境违背了它们各自的天性,人为万物之灵,更应顺应自然天性。此偈教导我们,如果违背自己的意愿,被外界或是
发布时间:2023-06-20
过去世亲菩萨是一个平常的凡人,年龄到达十六岁,意志和性格非常开朗豁达。他博览群书,没有经典不系统地学习过。他深刻地思考各种经论的真理,什么经是最真实,什么“道”最安定。他深思以后,赞叹道:“唯有佛经最真实,无为之道最安定。”又说:“我应当胸怀真实之道,获得安定!”父母要给他娶妻室,他不安地说:“最大的妖孽祸患没有大于色欲了,如果迷惑女色的到来,那么道德就丧失了。我不赶快逃走,准备将来被豺狼般的淫欲吞食吗?”于是他逃避到别的国家,以出卖劳力维持生活。当时有一位种田老翁,老年没有后嗣,偶于途中拾得一女,华丽绝伦,于是欣然养育成长,正在求男为偶。他找遍了全国,都没有合适的人。老翁雇佣菩萨已经有五年了
发布时间: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