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从前有个叫目连的佛弟子,他在俗世的母亲叫青提夫人。他们住在西方,家里很有钱,有数不清的东西,数不清的牛马。青提夫人为人又小气,又贪心,还喜欢滥杀小动物。丈夫死了之后,她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活。这个儿子小名叫罗卜,他妈妈没有善心,他却很有善心,经常施舍穷人,尊重和尚,布施捐钱,每天设素食招待僧人,用心读大乘的教义,从不间断。
有一天,罗卜要出去做生意,先到屋里向母亲告别:儿子要去做生意,挣了钱来侍奉您,家里的钱,我想分成三份:一份我带了去,一份留着您用,另一份施给穷人。
母亲听了,觉得很符合自己的心意,就让目连去了。自儿子走了之后,青提夫人在家过得十分可心,天天杀鸡宰羊地烧好东西吃,一点也不想儿子,更不要说弄清自己行动的好坏了。每逢尼姑和尚来的时候,就叫佣人棒打着赶他们出去。看到
发布时间:2013-08-22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width="360" height="480" alt="" src="/files/image/info/2013/08/03/1321072749.jpg" /></p>
<p> 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他的母亲生他下来是一个血球。母亲晚年无子,因此一气而终。<br />
<br />
第二天,有卖药翁,破开血球,现出小儿,即虚云和尚,由其继母抚养成人。<br />
<br />
虚云大师十九岁出家,勤修道业。他常常说:"我生不见母,母亲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怀。"为报母恩,他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母亲,早脱轮回。其间,三步一拜,不计年月,两次冻卧冰雪中,感文殊菩萨化身为文吉乞者,两度救他脱险,三年而达五台,满其初愿。<br />
<br />
后来又念未见母亲现身,不知是否离苦得乐,于是在阿育王寺拜释迦舍利。每天礼忏若干拜,一心求见母亲一面。又在阿育王寺燃去指头供佛,求见母亲。结果一天在梦中见母现身。梦中有人对他说:"你求见你母亲,这就是你的母亲,要见快看。"老和尚抬头一看,只见空中有一夫人,骑在龙身上,有很多龙神护佑,飘然上升而去。<br />
<br />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恩,吃尽了千辛万苦,冰天雪地、置死不怨,目的是救拔母亲超生极乐,这种伟大的孝心,真是惊天地而泣鬼神。</p>
发布时间:2013-08-05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唐朝玄宗时,有一位明瓒禅师,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开元初年,他到了南岳,在一座寺院里充当执役僧,白天干各种杂活,晚上睡在牛棚里,二十多年如一日,面无倦色。禅师天性慵懒,每每在僧众集体作务的时候,独自晏坐,所以经常被呵斥责骂,可是他毫无愧耻之意。每到吃饭的时候,他就把大家吃剩的饭菜都收到一个瓦罐里,热一热,然后吃掉。因为他性情慵懒,又专以残食为生,所以人们送他一个绰号,称他为"懒残"。
因为懒残和尚的母亲就生了他一个独子,所以他责无旁贷的要负起养活他的母亲的责任,不过他奉养他的母亲,不是把十方施主舍于寺庙的财产金钱拿来作养家孝亲之用,而是用他自己省吃减用仅有一点积蓄来养活他的母亲。
有时懒残和尚身上穷得一文钱也没有,可是又不能让年老的母亲饿肚皮,只好把自己的袈裟拿去典当,换成
发布时间:2013-07-27
<p> 千秋万代的人,尊佛祖为人天导师,仰望如慈父。而在尽儿女大孝上,释迦佛祖自己丝毫没有含糊,堪为世人楷模。人们都知道佛法高深莫测,少有人知道佛祖亲自送葬父母。阅览陈兵教授编著的《新编佛教辞典》时,我特地记下这样几个典故:《净饭王涅槃经》载,佛父净饭王卒,佛亲为担棺送葬。《增一阿含经》卷五十等载,佛养母大爱道身亡,佛舁(音yu,共同抬东西)其葬床送至冢间,以作孝养父母之示范。</p>
发布时间:2013-07-2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width="289" height="300" src="/files/image/info/2013/07/17/1453123182.jpg" alt="" /></p>
<p> 很久以前,雪山上有只鹦鹉,父母双目失明,它常常啄取好的果子,首先供养父母。</p>
<p> 当时,有位农夫最初播种时曾经发愿说:我所种的稻谷要与众生一起分享。</p>
<p> 鹦鹉因为农夫有布施心,就时常在他的田地里啄取稻谷供奉双亲。</p>
<p> 一次,农夫发现谷穗被虫鸟啄食,气愤懊恼,就设下罗网捕捉了鹦鹉。</p>
<p> 鹦鹉说:"因你前面以好心布施,我才敢来啄取,今天为何用罗网捕捉我?"</p>
<p> 农夫问:"你为谁啄取稻谷?"</p>
<p> 鹦鹉回答:"我上有盲眼父母,我以此供养父母。"</p>
<p> 农夫说:"你以后可常来取,不必有顾虑。旁生都如此孝养父母,何况人呢!"</p>
<p> 佛告诉众比丘:"往昔的鹦鹉是我的前身,田主是舍利弗的前身,盲眼父母是我父母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前身。因为往昔孝养父母,故我今日得成佛道。"(故事摘自《杂宝藏经》)</p>
<p> 由这些公案可知,释迦佛生生世世报答父母之恩,以身体血肉等供养,因为圆满了大孝,最终成就佛道。</p>
发布时间:2013-07-18
佛世时,有一外道为了利养,对三宝心怀嫉妒,而欲毁谤,见阿难尊者托钵乞食,便讽刺说:"你的导师瞿昙实际是个恶人,才降生七天,母亲就去世,这不是恶人吗?而且,私自逃离王宫、越过城墙,让父王痛苦昏倒在地,用水泼脸,直至七天才苏醒。可怜的父王举身大哭,悲伤地说:‘国家是属于你的,我也只有你一个孩子,为何丢下我独自入于深山?’你的导师瞿昙不知恩情,不顾一切地走了,所以他是个不孝之人。"
阿难听了心生惭愧,乞食回来,合掌问佛:"世尊!佛法之中,有没有孝养父母呢?"
世尊预知事情重大,舒颜微笑,从面门放出五彩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这时诸大菩萨一齐来到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恭敬祈请世尊广大开演《大方便佛报恩经》。
以下是经中的一段公案。
过去无量劫前,波罗奈国的国王被奸臣罗睺罗谋杀篡位,并且杀害了两位王太子。国王最小的儿子在边疆为王,性格调柔贤善,天神们都恭敬爱护他。他有个七岁的太子叫须阇提,聪明孝顺,深得小王喜爱。
当时,天神告诉小王:"奸臣罗睺罗谋反,杀了你的父母兄长,不久会率军前来杀害你,你赶紧逃走吧!"
国王闻言,反复思惟后,决定逃奔邻国。当时去邻国有行程七天和十四天的两条路。于是国王备了七天的粮食,带着妻儿仓促出逃。
三人因出走匆忙,而误入了行程十四天的路上,此道难行,又没有水草。出发时只备了一人的粮食,现在三人同吃,几天粮食便吃完了,而前面的路还很遥远。
国王心想:没必要三个人一起死,应当杀了夫人取肉为食,保全我和孩子的性命。
想毕,国王便拔刀想杀夫人。太子眼见要杀母亲,急忙握住父亲的手,询问原因。
国王满眼泪水、声音微弱地对孩子说:"想杀你母亲,取血肉延续我们的生命,不杀也是等死,我的身体也如此,现在死活都无把握。为了保全你的性命,想杀你母亲。"
太子回答:"即便杀了母亲,我也不可能吃,天下哪有孩儿吃母亲身肉的事。不吃肉,我必定会死,父王应当杀了孩儿,割取孩儿的身肉救活父母。"
国王听了,内心悲痛、闷绝倒地,对孩子说:"你就如我的眼目,谁会挑自己的眼睛吃呢?即使我舍弃身命,也不吃你的身肉。"
太子说:"如果断了命根,我的身肉几天就会臭烂,但愿父母每天在孩儿身上割下三斤肉,分成三份,两份供养父母,一份自己吃,以此延续生命。"
国王答应太子的请求。不到几天,太子
发布时间:20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