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本寂禅师,福建泉州莆田县人,俗姓黄,少业儒学,十九岁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受具足戒,不久即参谒洞山良价禅师。山问:“阇梨名什么?”对曰:“本寂。”山曰:“向上更道。”师曰:“不道。”山曰:“为什么不道?”师曰:“不名本寂。”洞山深器之,自此入室,密印所解。盘桓数载,乃辞洞山。洞山问:“什么处去?”师曰:“不变异处去。”洞山曰:“不变异处岂有去耶?”师曰:“去亦不变异。”乃辞去。山密授洞山宗旨,师拜受而别。遂至曹溪礼慧能六祖塔。后还止江西吉水,大众请开法。因追念六祖的遗风,便把所住吉水山改名为曹山,后又居荷玉山。二处法席,学者云集。有僧问:“于相何真?”本寂说:“即相即真。”又有僧问:“幻本
发布时间:2025-03-29
山门供养主经过觅颂【宋】叶县归省禅师诸方化主往来多,青山绿水意如何?演若达多应认影,不知鹞子过新罗。很多学禅之人参究数年,却不得要旨,原因在何处?没有自信,心狂乱故。本诗以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暗喻众生不识本心,处处外求:“不知鹞子过新罗”,譬喻清净自性早已当面错过。诗歌劝诫学人,要在“青山绿水”中当下认取,好物即真,聆听这天然之“颂”的玄音秘响,而不必舍此苦苦外求。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便与祖佛无二无别。《临济录》云:“如今要学道人,且要自信,莫向外觅”,“如大器者,直要不受人惑,随处作主,立处皆真”。真正的禅者绝不依门傍户,数他人宝,而是戛戛独造,迥异凡人。
发布时间:2025-03-28
一庵【宋】浙翁如琰禅师不着划时全体露,拟承当处转乖张。更言万法归何处,门掩湖山春昼长。这是一首拈古诗。有僧问赵州禅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赵州云:“我在青州做了一件布衫,重七斤。”向上一着有无俱不可拟,凡圣亦莫能名,不但禅僧无法可说,即三世诸佛亦当口挂壁上。所谓“妙而更妙,玄之又玄,心欲思而丧虑,口欲谈而忘言,身子之智不能识,满慈之辩莫由诠”。那么如何表达“这个”?释迦拈花,维摩一默,“无说”即是“不着划”,这个真如妙性已经当下呈现。那么就这样“承担”吗?这就是“向上一着”吗?止止!如果这样认为,恰恰又“着划”了。禅是无所承当的,正如船子和尚所说:“藏身之处无踪迹,无踪迹处莫藏身”。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5-03-24
今日承我华旅居神户各侨胞之招待,得于此庄严圣洁之讲学会,受诸君欢迎来此讲演佛学,欣幸何如!然佛学乃真修实证之学,既非口头讲了可以完事;且“舌底无衲子,笔下无禅师”,而佛法直是离言绝思不可说的。换言之、要证明佛法是何,必须亲身去成佛。否则、欲从佛之言语文字中求了知佛法,终是不可能的。依此说来,岂不一切经律论皆成废话?而吾人既未成佛,且不知如何可以成佛,不亦于佛法皆无路可通耶?所以不能不以种种方便譬喻之辞强为之说。世人营营于一身之衣食住,进之则为一家,有余力者能兼顾邻里亲友乡党桑梓,广之能为一国。至能天下为家、四海为友,其仁心普及于全球人类者,已同凤毛麟角,况能发尽于未来度尽等虚界一切世界众生之菩
发布时间:2025-03-24
洞山良价禅师为广接上中下之三根而开五位。第一正中偏,正者,体也、空也、理也;偏者、用也、色也、事也。正中之偏者,正位之体处,具偏用事相之位也。是能具为体,所具为用,故以能具之体,定为君住。是君臣五位之君位也。学者始认体具之用,理中之事,作有为修行之位,为功勋五位之第一位。配于大乘之阶位,则与地前三贤之位相当。第二偏中正,是偏位之用具正位之体之位也。因之以能具之用定为臣位,即君臣五位之臣位也。在修行上论之则为正认事具之理用中之体,达于诸法皆空真如平等之理之位,即大乘之见道也。第三正中来,是有为之诸法如理、随缘、如性缘起者,即君视臣之位也。学者于此,如理修事,如性作行,是与法身菩萨由初地至七地之有
发布时间:2025-03-22
绝句【宋】志南和尚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和尚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
发布时间:2025-03-21
农历二月廿一普贤菩萨圣诞大行菩萨称普贤 重重愿海浩无边端坐示座六牙象 智慧化生七宝莲一切三昧皆自在 本来妙德尽周圆宝威来赞娑婆化 灵感神通震大千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行弥法界 位临极圣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翻译成中文便是“普贤”二字。普是普遍而无遗漏的意思,佛法里所有精深高妙的道理,普贤菩萨完全透彻明白,并且行门最大,遍法界都是他行菩萨道的所在,更以自己所修的功德完全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因为这样普遍的愿心与功德,使一切法界众生都得到很大利益,正所谓行弥法界,称之为普。又因为普贤菩萨修到的果位已经是等觉菩萨,与佛的究竟圣果只差一级,亦即是位临极圣,所以称贤。与普贤菩萨相关的,而又最为我
发布时间:2025-03-19
偈【宋】宝峰景淳禅师怕寒懒剃蓬松发,爱暖频添榾柮柴。破衲伽黎撩乱搭,谁能劳力强安排?世间常人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须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禅者不同,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随缘自足,平常是道。何谓平常是道?无分别,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正如马祖所说:“着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只要任其自然,也就是开悟的境界。临济宗继承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提倡“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不如无事休歇去,饥来吃饭,睡来合眼,愚人笔我,智乃知焉”。“破衲伽黎撩乱搭,谁能劳力强安排”,禅师寒时向火,热时取凉。袈裟随意搭晒,丝毫不
发布时间: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