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摩利支天菩萨圣诞摩利支天 光明天尊隐身消灾护群生 释结解冤尽阳焰威神 诸恶化为尘南无除冤结菩萨摩诃萨2023 / 10 / 23摩利支天为佛教护法菩萨,梵文摩利支意为光明。因此摩利支天菩薩又被称为光明天母,具有广大自在神通,称念名号能速离灾厄,诵持咒语能够隐身免受诸难。▲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摩利支天像根据唐三藏沙门不空译《摩利支天陀罗尼经》经曰:“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行日前,日不见彼,彼能见日。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害,无人欺诳,无人能缚,无人能债其财物,无人能罚,不畏怨家,能得其便。”佛经还记载,摩利支天具备隐形自在的大神通力,能救芸芸众生于危难水火之中。同时,摩
发布时间:2024-10-11
蝇子透窗偈【宋】白云守端禅师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风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从前被眼瞒。这首禅诗语意双关,机锋暗藏。苍蝇钻纸是因为趋光,趋光是苍蝇的日常经验。但经验是否可信?苍蝇如此,人又何别?盲目地崇信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而自以为是,殊不知世异时移,当时空等诸多影响条件改变时,原有的经验又有多少可以参照呢?“忽然撞着来时路”,这个“来时路”即真如佛性,人人具足,只因众生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始觉从前被眼瞒”,回头就路还家时,方知平生被眼所蒙骗。此中的“眼”是代称,总代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六根本为六贼,虚妄不实,奈何众生迷背自心,向外驰求,认贼为
发布时间:2024-10-10
和仙上人秋夜对月【宋】真净克文禅师香残火冷漏将沉,孤坐寥寥对碧岑。万井共当门有月,几人同在道无心。风传乔木时时雨,泉泻幽岩夜夜琴。为报参玄诸子道,西来消息好追寻。首联描绘在香残烛尽的深夜,禅师独坐禅房,而对窗外的黛染青山,心性一片澄明寂静。“万井共当门有月,几人同在道无心”,虽然月照万川,无水不映,千家万户都可以看到,但有几人会得此中意趣?惟正禅师云:“月色如此,劳生扰扰,对之者能几人?”触目即菩提,更无别菩提,奈何能得此旨的人实在太少。风传乔木,枝叶摇曳织成沙沙雨曲;山泉泻溜,泉韵悠扬,飘送幽缈琴声。造化无私不思力,一一青青岁寒色。这一切,不正显露着本来面目,流露着祖师西来消息吗?报告那些“
发布时间:2024-10-07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在家人之教育,以矫正习惯为主,出家人亦尔。但近世出家人,惟尚谈玄说妙,于自己微细之习惯,固置之不问。即自己一言一动,极粗显易知之习惯,亦罕有加以注意者。可痛叹也。余于三十岁时,即觉知自己恶习惯太重,颇思尽力对治。出家以来,恒战战兢兢,不敢任情适意。但自愧恶习太重,二十年来,所矫正者百无一二。自今以后,愿努力痛改。更愿有缘诸道侣,亦皆奋袂兴起,同致力于此也。吾人之习惯甚多。今欲改正,宜依如何之方法耶?若胪列多条,而一时改正,则心劳而效
发布时间:2024-10-06
题梵天寺【宋】守诠法师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履。惟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东坡倅杭时,寺僧守诠住梵天寺。东坡过访,见其壁间诗。细细把玩,觉得颇有意蕴,一时技庠难耐,遂和诗一首于后:“但闻翅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履。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云。”清远幽深,其气味自合。秋日的傍晚,夕阳西下,秋蝉长鸣,诗僧独自行走在山林小路上,他是一个人回到居住的林中寺院。寺庙的山门未掩,省却了“推又敲”的麻烦。此时,整个意境十分幽僻、清冷。而诗僧的心境如何呢?“片月随行履”,一弯明月伴随着诗僧的脚步,照亮了前方的路。“惟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万籁俱寂,只听见犬吠的声音划破夜空,诗
发布时间:2024-10-02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鄱阳人,是陈宣帝之裔孙,国亡落于民间。因其是王孙,尝受官署,因有将军之号。少年时于永昌寺出家,慕道心切,遂往依五祖法会,极意研导,初无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慧能,即率同志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磐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躇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卢曰:“不思善,不思恶,正凭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数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卢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在汝边。”师曰:“某甲虽在黄梅
发布时间:2024-10-02
佛教具有源远流长的护国爱国传统,作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更是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后世弟子示现了应该如何“报国土恩”。那么,释迦牟尼佛都有哪些爱国的事迹和护国的思想呢?尽力止战 守护祖国释迦牟尼佛出生的迦毗罗卫城是印度一个弱小的国家,时常面临着大国的威胁。释迦牟尼佛虽然出家修行,但时刻不忘祖国,当自己的国家迦毗罗卫城遭受邻国㤭萨弥罗国的入侵时,多次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他的国家。释迦牟尼佛前三年,㤭萨弥罗国波斯匿王之子毗琉璃王即位后,率领大军欲攻伐迦毗罗卫城。释迦牟尼佛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家的安危,他便来到毗琉璃王军队必经的道路上,在一棵没有枝叶遮蔽的枯树下静坐。毗琉璃王见到释迦
发布时间:2024-09-30
寄云居长老五颂其三【宋】真净克文禅师绝顶云居北斗齐,出群消息要人提。其中未善宗乘者,奇特商量满眼泥。“绝顶云居北斗齐”,禅师孤坐于高耸孤拔的绝顶,白云缭绕,几乎与北斗并齐。诸法实相虽然迥超尘俗,却不是玄而又玄,而是立处平常、当下现成,不论何种境界,言筌既立,立予扫除。克勤禅师有云:“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见性必须直指本心,直下荐取,若有一丝一毫分别、思虑,则去道貌岸然即远。那些错会禅宗要义的人,总是作“奇特商量”,就会堕入禅障,满眼泥沙,不见大道。正如盘山所云:“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只有到了这里,才
发布时间: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