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七月十三 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意译作得大势、无边光、大精进。作为“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一样,同为阿弥陀佛的助手,乃是极乐世界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大菩萨。《无量寿经》云:“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可见二菩萨与阿弥陀佛和娑婆世界都特别有缘,故于此界以净土法门度化众生,令生极乐世界。菩萨之所以得名为大势至,有四种因缘:一、因地自利而得
发布时间:2024-08-16
一树春风【宋】佛印了元禅师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秦少游和苏东坡参禅,有一人走过,身上生满虱子。苏东坡说:“人身上的垢秽中生出了虱子。”秦少游却说:“虱子是棉絮中生出!”两人为此争执不休,最后请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于是做了这首诗偈。凡夫自隔于圣人的关键之处在于:凡夫在诸法缘起性空的平等境中妄见生灭幻相而分别执着,造作诸业,轮回不休。一切诸法皆是真如实相的随缘显现,缘尽而灭,于此当中毕竟平等、了不可得。“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片西飞一片东”,东西南北、暖寒向背等等,都只不过是缘生缘灭而已,又哪里有什么定性可得呢?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前一段西来意”,哪里又不
发布时间:2024-08-15
示襄禅者【宋】慈受怀深禅师只是旧时行履处,等闲举着便淆讹。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怀深久参仍未见道,请教于佛鉴慧勤禅师,佛鉴莞尔笑道:“你千里迢迢来我将山,所为何事呀?”“和尚,弟子心地不安稳,恳求您为我开示!”“你听说过倩女离魂的公案吗?究竟那个离空出走,生儿育女的倩娘是真的,还是躺卧于病榻懒懒恹恹的倩娘才是真的,且道一句来!”佛鉴反覆再三地诘问怀深,怀深仿佛被逼至究途的猛狮,心中疑团豁然开解,高声吟诵道:“只是旧时行履处……”佛鉴看到怀深悟道的诗偈,抚儿赞叹说:“这不正是祖师的西来大意吗?”真实到家之人,总是得意忘言;伶俜在外之人,每每随情起解。正如怀深所形容的;从前参禅,“等闲举
发布时间:2024-08-11
二祖慧可大师旁传十七人,介绍三人。僧那禅师,姓马氏,少年神俊,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作。二十一岁讲说《礼记》《易经》等,听者如集市。会遇二祖说法,感其玄妙,便与同志十人,投可祖出家,奉头陀行。他对门人慧满说:“汝欲明本心者,当审谛推察,遇声遇色,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无耶?是有耶?既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这实际就是,以无相的孤明心体,朗照世间万法。他还把四卷《楞伽经》传付给慧满,教他宜善护持,非人慎勿传之。僧那付法以后,游方行化,莫知其终。向居士,是一个幽栖林野、木食涧饮的清士。北齐天保初,闻二祖盛化,乃致书通好曰: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
发布时间:2024-08-09
佛力不思议,法力不思议,众生心力亦复不思议,是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大教,圆顿真诠,乃我佛释迦牟尼,初成正觉,观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是以三叹奇哉,直指本源性体。生佛不二,迷悟成差,迷时转菩提为烦恼,如来智慧德相,全成众生妄想执着,无差而差;悟时转烦恼为菩提,众生妄想执着,全成如来智慧德相,差而无差。如水成冰,冰还成水,冰水虽有二名,毕竟同一湿性。无师智、自然智、原是众生自心所具,本有家珍,但因修显,不属修生。故佛日初出,先照高山,称一真法界之理,转无上根本法轮。欲令众生悟此入此,信解修证,行布昭然,生佛悟迷,圆融无碍
发布时间:2024-08-09
颂道吾密密处【宋】投子义青禅师骊龙海卧瑞云高,四望归宗万派朝。木人来问西宫事,回惠东园一颗桃。投子义青禅师的诗作中,拈古诗数量很多,且有很多佳作。本诗源于道吾宗智禅师的一则公案:一日,有僧问道悟宗智禅师:“什么是和尚密密处?”道悟禅师走下禅床,对那个僧人作了一个女人拜客的“万福”动作,说:“感谢你远来看我,可惜我没什么好招待的。”“骊龙海卧瑞云高”,骊龙睡卧海底,但其华瑞之气却能冲上云霄,以致天上的白云变成彩色。“四望归宗万派朝”,骊龙抬头四望,看见无尽无涯的江河都流归大海,正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木人来问西宫事,回惠东园一颗桃”,木人譬喻痴钝的求道者,“西宫事”譬喻佛祖向
发布时间:2024-08-07
巴峡闻猿【宋】文兆法师依棹望云际,寥寥出峡情。心如无一事,愁不在三声。带露诸峰迥,悬空片月明。何人同此听,彻晓得诗成。“依棹望云际,寥寥出峡情”,诗僧斜靠在船桨的把手上,眼前水天茫茫,俨然与天地浑然融为一体。“寥寥”形容心地情虚,了无尘埃,如左思《咏史诗》云:“寥寥空宇内,所讲在玄虚。”“心如无一事”,诗僧心中静寂,无纤毫客尘可染。“无事”即无妄念执着,无情识分别,处于无障碍之解脱境界。老子有云:“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对于禅者来说,无事是一种福报,更是一种智慧:过去事,已经息了;未来事,无愿无求;现在事,无执无着。“愁不在三声”,诗僧自是无牵无挂,无忧无虑。
发布时间:2024-08-03
初祖达磨大师,旁出法嗣三人。释迦世尊以化期将尽,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传法给摩诃迦叶,在说付法偈后,复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付与他。因此历代诸祖传法,亦必授衣,成为禅宗大法授受的正传,至菩提达磨大师到中国传法授衣为第二十八传。菩提达磨大师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欲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师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乃顾慧可而告之
发布时间: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