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安陀国,有一个年青的小沙弥,每天他都和师父出外出托钵乞食。小沙弥年纪虽轻,但他有高尚的志愿,他能守着淡泊的生活,他的戒行是清净的,他的威仪是庄严的。一次,师父不在家,他就一个人独自去乞食。他走到每天经过的街道,看见一个姑娘在门边站着,这个小姑娘是等他来乞食的,这是每天的惯例。今天,他又到了这一家,正巧这人家的父母亲出外不在家。姑娘平日对小沙弥是恭敬的,但为了小沙弥的仪容英俊异常,渐渐地由敬生爱了,她独自恋慕小沙弥已经很久了。父母不在家,姑娘的胆壮了,这时她的感情已到了不能控制的时候了,她先很有礼貌地请小沙弥进屋里,后来,她
发布时间:2017-02-17
僧朗和尚是一位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有道高僧,朗和尚的高尚人格和学问道德,都为当时帝王将相和士大夫们所景仰。可是郎师生于五胡乱华的时代,天下大乱,杀人如麻,争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时局之下,使他无法安心做弘法传教的工作。因此他隐居在泰山金舆谷内,安心办道,可是一位出了名的高僧,无论你隐居在什么地方,都会被人找到的。朗和尚隐居不久,就为一些慕道者赶来相依;有从千里以外专程赶来追随朗法师学法者就有一百多人。  朗和尚隐居泰山时,五朝天子都派了专使前往致书慰问,并送供养给他,邀请和尚下山。可是朗和尚的高风亮节,不为名利所动,五朝天子一个也没有能够请他出山,所以后人称扬朗和尚道;&
发布时间:2017-02-17
     在明代高僧中,与紫柏大师齐名,两人相交甚厚,主张相近,而且最后都同遭官府拘捕迫害的是憨山大师。  憨山(1546—1623年),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以号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据说他九岁在寺院中读书时,听见僧人念观音经,能救世间苦,心中很高兴,就向僧人借来经书,专心诵读。母亲信奉观音大士,每次烧香礼拜时,他也随着跪拜。十岁时,因母亲督促他看书,他就问:读书有什么用?母亲说:做官。又问;做什么样的官?答:从小官做起,有才能。可官至宰相。问做了宰相又如何?母亲答:这就到头了。他听后不满地说:可惜一生辛苦,到头不过如此,
发布时间:2017-02-17
     赵州悟道后,就到各处云游,拜访了当代的许多禅师。  有一次,拜访到茱萸和尚。  茱萸见到他,便对他说:"你也该定居下来弘法了。"  赵州:"我该定居在什么地方啊?"  茱萸:"哈!哈!哈!你居然连真人你自己的住处也不知道?"  赵州:我三十年来在马背上驰骋,想不到今天被驴踢了一脚。
发布时间:2017-02-17
我们这个心所行的是佛菩萨的行径,将来就在佛菩萨的境地,心行所做的是贪婪、是愚痴、是嗔恚,以后就是三恶道的一份子。
发布时间:2017-02-08
院子里水泥花砖的缝隙里长着杂草,使院子显得有些荒凉。一天傍晚,我用工具铲除这些杂草。因为方砖的缝隙很窄,加上我的身体太胖,蹲了没多久便腰酸背痛,再看那些杂草心中满是愤恨。   女儿看到我在除草,觉得有趣,也过来帮忙。女儿的加入让我快乐了点,我们两个说说笑笑越干越欢。   真是烦恼不断!就在我们快要干完的时候,女儿不小心弄疼了手指,眼泪马上流了下来。虽然手指并没有流血,但她还是哭个不停。   我压住怒火,对她说:"你看看这些草儿,能够从这么狭小的缝隙里长出来,它们是多么顽强啊,你应该像它们一样坚强!"   女儿定睛看着脚下的青草
发布时间:2016-03-28
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忱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   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茶架,点一下头,其它一句话也不说。   店主似乎也是禅道高手,小心谨慎的说道:"想必您是一位禅道高深的禅师!禅师!小的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您告诉我,我就供养您!如何?"   有道禅师:"你问吧!"   店主问道:"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很快的答道:"黑如漆。"   店主再问道
发布时间:2016-02-14
‘洞山初参云门,门问曰:近离甚处?    山云:查渡。    门曰:夏在甚处?    山云:湖南报慈寺。    门曰:几时离彼?    山云:八月二十五日。    门曰:放汝三顿棒。    山明日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么处?    门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山于此大悟。’
发布时间: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