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国师。至中路,南泉于地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归宗于圆相中坐,麻谷便作女人拜。泉云:"恁么则不去也。"归宗云:"是什么心行?"(《碧岩录》第69则)      南泉、归宗、麻谷等三人都是马祖门下的逸才,有一次他们准备上京去拜访着名的慧忠国师。南泉画圆相,象征自性圆满,是佛的境地。归宗举身便坐,超越相 对,非圣非凡。麻谷见了作女人拜,象征男女同一,无有区分。南泉认为每个人都表现到家,等于已经晋见了国师,没有再去的必要。——摘录自吴言生《经典颂古》
发布时间:2015-10-12
赵州因僧问:"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      州云:"吃粥了也未?"      僧云:"吃粥了也。"      州云:"洗钵盂去!"      其僧有省。      无门曰: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者僧听事不真,唤钟作瓮。      颂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摘录自(宋)无门慧开《禅宗无门关》
发布时间:2015-10-11
一、传统文化中的谐音吉祥  国人向来重视谐音,民俗传统中的葫芦被视为福禄的象征,花瓶寓意平安,蝙蝠表示"福气"等等。"观音"谐音"官印","佛"谐音"福","男戴观音女戴佛"也就很自然地与"男带官印女带福"联系在了一起。  男子当官掌握印把子,升官发财、封侯挂印,飞黄腾达;女子有福,全家有福,还能代代有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盼望的。男戴观音女带佛可以保佑自己、家人和子孙和谐美满、富贵相安。这样的美好祝愿谁不喜欢?  二、民俗
发布时间:2015-10-08
公元763年的今天,中国唐朝僧人鉴真大师圆寂于日本奈良。  唐玄宗天宝元年,初冬的扬州城照旧笙歌不断,大运河里照旧帆影连天,大明寺的钟声听起来更加浑厚而渺远了。    这天,大明寺来了好几个风尘仆仆的日本僧人。原来,他们是日本遣唐使团的成员,专门到中国学习律学,这回由道航法师介绍来拜谒名重江淮的律学高僧鉴真大师。    为首的两个日本僧人叫荣睿和普照,见过鉴真大师,便开门见山道:"佛法传入我们日本国也有一百八十多年了,如今更是如日中天,但是因为没有得过真传的传戒师,结果一直不能正规地授戒,僧众都担心自己的虔诚得不到认可,所以对传戒的大德望眼欲穿呐。我们到扬州来,就是请大和尚您推
发布时间:2015-10-04
中国的传统绘画,从艺术追求、艺术表现到艺术欣赏、艺术传授,时时流露着禅机,处处充满着禅意。在学禅中学画,可以以画意知禅理;在学画中学禅,可以以禅意知画理。禅者可以从参禅体验艺术,画者可以从艺术体验参禅。      禅宗公案中有很多看似不合逻辑,不合常理,用理智不可理解的东西,这是为了逼迫参禅者把逻辑推理这种表层心理活动停止,将深埋着的光明自性显露出来。 绘画中一些造型的荒诞、形式的变异,其作用也在于此。它可以断绝欣赏者的表层思维,使其发现可见物象之外那些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只满足于"是什么?", "做什么?"的欣赏者,是不能品尝到艺术的真正内
发布时间:2015-10-02
有几个世俗人到寺院里参访,他们不信佛,态度傲慢,东游西闯,胡言乱语。其中一个人看见赵州禅师坐在蒲团上静坐修禅,于是走到跟前问道:「喂,老和尚你这把年纪了,还这样用功参禅打坐;当您百年以后,您可知道到哪里去呢?」      赵州禅师回答说:「到地狱去!」      这句话刚脱口,那个世俗人惊疑不解地说:「以师傅的道行来看,怎么可能到地狱中去呢?」      赵州毫不犹豫地回答:「倘若我不入地狱拯救你们,谁会入地狱救你们呢?」      这则公案含有两层意思,这几个世俗人来寺参观,由于态度傲慢,对佛、菩萨、僧人没有恭敬心,说话又没有礼貌,举止近似蛮横,这样的人有失教养。赵州禅 师看在眼中并未主
发布时间:2015-09-30
穆公非常喜欢马,曾不惜重金,搜罗了几匹名马养在宫中。有一天,一名负责养马的侍从神情慌张地跑来报告说,一匹白色的骏马不见了。秦穆公听了,立刻跟着跑到马厩去查看,只见半根缰绳还拴在马槽上,一定是这匹刚烈的马挣脱了缰绳跑掉的。  秦穆公急得不得了,亲自带人去寻找,沿着路上若隐若现的踪迹,一直追踪到了一座山谷里。不久他们便听到了热闹的人声,原来一群山民正围在一堆篝火旁,从火上烧烤着马肉。秦穆公一眼就看见了草丛里白色的马皮,那正是他丢失的骏马。  "这是我的马啊!"他惊呼道。那些正吃着马肉的山民都站了起来,惊恐地看着秦穆公和他身后的武士,不知道眼前面临的将是怎样的处罚。  可
发布时间:2015-09-30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信佛,佛在心中,可为什么要皈依?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为什么一定要登记户口一样,只有你登记了户口,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公民。在佛教里也是这样,你心中有佛,你对佛有信仰,你觉得佛菩萨很好,你也愿意去烧香、磕头、点蜡烛等等,这叫信佛,是相信佛菩萨,这跟我们入门学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没有受皈依的戒律,我们就不会约束自己,不约束自己,造作了恶业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自己也会得到恶果感受苦痛。  如果不皈依,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表面上你可能喜欢供佛,点灯、烧香、拜佛、念经等等,但佛陀让我们不要去伤害众生,要约束自己的时候,就会开始做不到了。约束我们的语言不要去骂人,你做不到;约束你
发布时间: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