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世俗人到寺院里参访,他们不信佛,态度傲慢,东游西闯,胡言乱语。其中一个人看见赵州禅师坐在蒲团上静坐修禅,于是走到跟前问道:「喂,老和尚你这把年纪了,还这样用功参禅打坐;当您百年以后,您可知道到哪里去呢?」 赵州禅师回答说:「到地狱去!」 这句话刚脱口,那个世俗人惊疑不解地说:「以师傅的道行来看,怎么可能到地狱中去呢?」 赵州毫不犹豫地回答:「倘若我不入地狱拯救你们,谁会入地狱救你们呢?」 这则公案含有两层意思,这几个世俗人来寺参观,由于态度傲慢,对佛、菩萨、僧人没有恭敬心,说话又没有礼貌,举止近似蛮横,这样的人有失教养。赵州禅 师看在眼中并未主
发布时间:2015-09-30
穆公非常喜欢马,曾不惜重金,搜罗了几匹名马养在宫中。有一天,一名负责养马的侍从神情慌张地跑来报告说,一匹白色的骏马不见了。秦穆公听了,立刻跟着跑到马厩去查看,只见半根缰绳还拴在马槽上,一定是这匹刚烈的马挣脱了缰绳跑掉的。 秦穆公急得不得了,亲自带人去寻找,沿着路上若隐若现的踪迹,一直追踪到了一座山谷里。不久他们便听到了热闹的人声,原来一群山民正围在一堆篝火旁,从火上烧烤着马肉。秦穆公一眼就看见了草丛里白色的马皮,那正是他丢失的骏马。 "这是我的马啊!"他惊呼道。那些正吃着马肉的山民都站了起来,惊恐地看着秦穆公和他身后的武士,不知道眼前面临的将是怎样的处罚。 可
发布时间:2015-09-30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信佛,佛在心中,可为什么要皈依?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为什么一定要登记户口一样,只有你登记了户口,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公民。在佛教里也是这样,你心中有佛,你对佛有信仰,你觉得佛菩萨很好,你也愿意去烧香、磕头、点蜡烛等等,这叫信佛,是相信佛菩萨,这跟我们入门学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没有受皈依的戒律,我们就不会约束自己,不约束自己,造作了恶业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自己也会得到恶果感受苦痛。 如果不皈依,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表面上你可能喜欢供佛,点灯、烧香、拜佛、念经等等,但佛陀让我们不要去伤害众生,要约束自己的时候,就会开始做不到了。约束我们的语言不要去骂人,你做不到;约束你
发布时间:2015-09-29
赵州禅师经常外出云游,随缘度化「有情」(指不同阶层的人物)。一天,他来到浙工天台山,在途中遇见貌似疯癫的高僧寒山大师。寒山指着牛迹问道:「你认得牛吗?」 赵州回答说:「不认得。」 寒山指着牛迹说:「这是五百罗汉游山!」 赵州一闻此言,反问道:「既是罗汉,为什么却作了牛?」 这一问,寒山并未正面回答,只是连呼:「苍天!苍天!」 这时赵州禅师未再追问为什么,而是哈哈大笑。 寒山反而问道:「你笑什么呢?」 赵州禅师也用「苍天!苍天!」作了对方的回应。 两人的一问一答,却有了「灵犀一点通」的禅味。这则公案,在平常人看来
发布时间:2015-09-29
赵州禅师性喜山水,曾游遍名山大川。 有一天,他发愿前往山西五台山清凉寺去。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经常有其化身显现,有时在云中出现金毛狮子,感应甚多。 有位禅僧年纪不大,非常聪慧,文采不凡。他知道赵州禅师有意朝礼五台山,便给赵州禅师写了一首偈子: 何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 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 首先要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正眼」,是佛家专有的名词,通俗的说法,是指已「成道」的人,不同于人的「肉眼」,或者说是「慧眼」。 赵州反问道:「什么是正眼?」那个禅僧答不上来了,悻悻而退。
发布时间:2015-09-28
福尽而死是真理,故当惜福少享福。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 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不为明年留下种子,最后只会饿死而已。可见,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将会耗尽福报,给自己的未来和后世带来无量的痛苦。 来看一则公案:明朝正德三年出现了大旱灾,楝塘地方因为有水库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现大水灾,也以堤坝高而没有遭灾。邻近的几个乡连续好几年没有收成,唯独楝塘地方接连丰收,而且他们乘形势得到了官府的两次免粮。于是这些村里人廉价买进了各乡的产业,生活变得
发布时间:2015-09-28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发布时间:2015-09-25
中峰禅师 人生犹如幻中幻,尘世相逢谁是谁, 父母未生谁是我,一息不来我是谁。 人生如戏,每人皆是自编、自导、自演。编出喜、怒、哀、乐,导出动、静、语、默,演出爱、恨、情、仇,戏一出一出演,剧一幕一幕落。不是成,就是败;不是兴,就是衰;不是男,就是女;不是少,就是老。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故「人生犹如幻中幻」。 生死轮回,随个人业力,流转于世。人进红尘,步入社会,彼此相逢,却不知谁是谁?说者叫人为"张三",闻者不知己是谁;若问"李四"汝是谁说者自身亦不知,此谓「尘世相逢谁是谁」。 因缘所成,父母生我,今有此身,感念双
发布时间: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