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清凉院的清凉休复禅师,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年幼出家,19岁受具足戒,到各处寻访名师,参禅习教。后来在地藏院罗汉桂琛禅师门下悟道,得其法要。      休复禅师学习多年,因为仍未能对佛法领会通透而病重入涅磐槃堂养病。      有一天,桂琛禅师前去探望,关心地问:"你的病好一点了吗?"      休复禅师一脸沮丧地说:"学人愚钝,我想我与老师您的因缘相背,对于佛法心要,始终不能契入。"      桂琛禅师指着一旁的灯笼问:"这个东西,你看见了吗?"      休复禅师点头说:"看见了。"
发布时间:2015-08-10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发布时间:2015-08-10
张大壮是个有血有肉的热血汉子,最爱打抱不平,助人为乐。  这一天,他走在大街上,突然听见有人喊抓贼,他一听,精神一震,顺着声音就追了过去。贼是个个子矮小的男人,抱着抢来的包,拼命的跑。  贼本来是可以逃脱的,可是偏偏遇见了张大壮,他的个性就是不认输。不追贼他怎么可以罢休,贼渐渐地体力不支,慌不择路横着跳过了路障,跑上了马路上,张大壮随后跟进,眼看着要抓住贼了,恰巧一辆大卡车飞驰而来,贼突然回身用力推了他一把,他被推的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再一看贼被大卡车撞得一命呜呼。  贼死了,死的挺惨,可懒谁,要是不偷、不跑,能出事?没人同情死去的贼,都围着张大壮夸他英勇,这事很快上了报纸,做了头条,人们
发布时间:2015-08-09
石巩慧藏本为射鹿的猎人,一日遇到马祖问他:「何不自射?」石巩说:「若教某甲自射,即无下手处。」马祖即赞说:「这家伙的旷劫无明烦恼,今日顿息。」石巩立即毁弃了弓箭,以刀截发,随马祖出家了。      这则故事,起因于石巩射鹿,经过马祖庵前,探问见到中了他箭的鹿否?马祖问他一箭射几个,答说一箭射一个,马祖自称能够一箭射一群,石巩便问:「彼此 是命,何用射他一群?」马祖趁机开导他说:「既知彼此是命,你仍射鹿,何不自射?」石巩不忍射杀他自己,所以说:「无下手处。」马祖乘胜追击,说他无明烦 恼今日一下子就要断了,这正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一个例子。      这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公案,其实马祖不是真的
发布时间:2015-08-09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发布时间:2015-08-09
某僧问兴善惟宽禅师:「如何是道?」惟宽说:「大好山。」僧云:「我问的是道,你为什么说好山?」惟宽答:「你只知道好山,哪里达得了道?」      僧人去见惟宽禅师,问他:「如何是道?」希望从他那儿得到一点消息,做为用功或开悟的着力处。这样的问话在禅门里经常听到,但是很难回答。当时惟宽禅师可能看到一座山或心中浮现一座山,就随口回答「大好山」。这句话本身并无意义,但他答对了。      「道」不离任何时间与空间,顺手拈来都是「道」。「道」不会须臾或离任何有形、无形、能让人接触或揣摩的东西,但任何有形、无形、可让人接触或揣摩的 东西都不是「道」,但也就是「道」。易言之,「道」的本身不是具体的东西,
发布时间:2015-08-07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发布时间:2015-08-07
图片来自网络  本句出自无门慧开禅师的偈颂。在《无门关》这本书中的第三十二颂,共有四句:「剑刃上 行,冰棱上走,不涉阶梯,悬崖撒手。」都是形容禅风的峻险,如背水作战,让人有绝处无路才是最好的出路之感。那是由于一位外教的大修行人,来向佛陀问教, 题目是「不问有言,不问无言」。释迦如来未出一言,只是据座而坐,那位外教的大修行人便称赞佛陀:「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世尊也赞他:「如世良马, 见鞭影而行。」意思是不用语言,但有暗示,他就开悟了。      无门禅师对于这则公案的颂赞,是说外教的大修行人及与佛陀之间的问答方式,都出乎常情常态,一者问得奇特,一者表现得孤峻,这种手法,便是禅宗机锋的 最佳
发布时间: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