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着名的禅师,有一次,有一个人向南隐禅师请教什么是禅,却喋喋不休地自个儿说个没完。 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到杯子里。杯子里的水满了,禅师还是继续倒。 来访的人叫了起来:"师父,杯子已经满了!" 大师微微一笑说:"哦?你也知道杯子满了啊?如果你不把杯子里面的水倒掉,我怎么可能往里面再注入水呢?" 来人听了,当下豁然大悟。 我们的思想,就如这一只杯子。如果里面已经装满了水,智慧之水就不能再注到它的里面了。这个杯子中已经装满了的水,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而要感悟禅的智慧,必须从这种思
发布时间:2015-07-05
唐后期禅宗的繁荣,从某种程度上说,与禅僧行脚活动是分不开的。在修行方式、教育思想和禅风的转变上皆有体现。 修行方式 先说修行方式。行脚作为动态的修行方式与佛教传统的静态修行方式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禅学的兴盛。佛教传统的修行方式或为阅读经典或为修持戒律或为念 诵佛号等等,多安居于寺院之中,修持经、律、论,于寂静的山林中独处,出世色彩较重。而中国化的禅宗提倡"明心见性"的顿悟法门,南宗禅强调以"无念、无 忆、无着"为宗旨,"莫起杂妄,即自是真如性", 重在"当下",培养自信,淡
发布时间:2015-07-03
编者按:行脚,作为动态的修行方式,与禅宗传统静态的修行方式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禅 学的兴盛。本文作者杨富学、赵娜,比较详细的论述了行脚现象的盛行过程,以及行脚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让我们哪能够更全面的认识行脚这种修行方式,也以 其为切入点,加深对禅学的理解。 早在佛祖时代,僧侣即非始终安居一处,其行脚更多地带有传法、救度意味。在南北朝时 期,行脚已很多见,隋唐时期,行脚之风日盛, 只是未能形成如同禅宗那样浓重的参禅问道风气而已。及至唐后期,行脚蔚然成风。有关行脚僧的形象资料,在敦煌壁画和纸画中多有出现,至少有19幅,画面大 同小异,一般为:一僧背负经囊,手持麈尾和锡杖,风尘仆仆地疾行,
发布时间:2015-07-02
我们今天谈的题目是"修行人的通病"。修行人的通病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但是不讲又不行,因为我有这些毛病,今天讲也是讲给我自己听。我把出家十几年来碰到的发生过的、在修行过程中看到的、佛教或个人的或在思想上有些问题的,把它提出来大家讨论。简单讲就是:聪明的人从别人的错误当中来警惕自己,愚痴的人拿别人的优点来批判别人、攻击伤害别人。换句话说,无法记载在书本上的经验,必须要通过年纪较长、走过这条路的人来告诉大家。 所谓修行人的通病,就是我们一般修行人在一生一世中所碰到的问题。用道理来讲不深刻,所以我准备一些资料(为此写到凌晨三点多),没什么好供养大家,今天就
发布时间:2015-07-01
我的朋友L和P,虽然是一男一女性别不同,但是,他们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他俩特别擅长从真善美里找出假恶丑,丁点大的事儿都能找到槽点,然后开始叨逼叨;第二,他俩的伴侣气色都不好,L的老婆常年萎靡,脸色蜡黄,P的老公总是精神不振,眼皮终年下垂。 起初,我搞不懂原因,直到跟这两对夫妻接触了几次,一切似乎都清楚了。 L喜欢叫朋友到家里吃饭,因为全职主妇L太太厨艺了得,西点和中餐各有惊喜,我怀疑她家最普通的醋溜土豆丝都拿鸡汤兑过。L太太洗碗的时候,我走到她身边由衷赞叹:"嫂子,你菜烧得真好!"她很惊讶:"真的吗?普普通通家常菜,L可从来没夸过。"
发布时间: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