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       "天龙八部"一词原是佛经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很多大乘经中说:佛陀在说法时,除人类的众生听法外,常有一类貌似人形而实际不是人类的众生,他们静静的听法,默默的守护道场,这些不是人类的众生,佛经上称为"非人",有八部类,其中以"天"与"龙"为首,故名"天龙八部"。     1:天     在六道中天是最殊胜的,有很大的福报,也有很大的威神,故亦称"天神
发布时间:2012-01-29
寺院里,师父们每天早晚课最后都有自皈依,称念三句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皈依本愿: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祈愿。皈依本愿,就是我们皈依者发的根本愿心,因为是切合皈依者本分的誓愿,是我们皈依者应当发的愿心,所以称为皈依本愿。有三句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几句就是皈依本愿!      "自"字有好几层意思。 一
发布时间:2012-01-24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不招惹是非,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蜚语诋毁我。如今,我实在有些经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以避红尘,请大师您千万收留我!"      释济大师静静听他说完,微微一笑说:"施主何必心急,同老衲到院中捡一片净叶你就可知自己的未来了。"释济带年轻人走到禅寺中殿旁一条穿寺而过的小溪边,顺手从菩提树上摘下一枚菩提叶,又吩咐一个小和尚说;"去取一桶一瓢来。"小和尚很快就提来了一个木桶一个葫芦瓢交给了释济大师。大师手拈树
发布时间:2012-01-18
韩国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云水行脚。满空一路上嘀咕,嫌背的行囊太重,不时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都不肯答应,永远都是那么精神饱满地向前走去。      有一日,经过一座村庄。一个妇女从家中走出,在前面走的师父,忽然握住那位妇女的双手,那位妇女尖叫了起来。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一个和尚轻薄妇女,齐声喊打。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掉头不顾一切地奔逃。徒弟满空,背着行囊也跟在师父的后面飞跑。      经过很久,跑过几条山路,村人无法追上这师徒二人。在一条静寂的山路边,师父停下来,回过头,非常关心地问徒弟道:"还觉得重吗?"   
发布时间:2012-01-11
日本亲鸾上人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说:"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所以,为了探索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的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
发布时间:2012-01-05
  晋恭帝时期,晋王室衰落。大权在握的宋王刘裕伺机篡位夺权,但遭到一批忠义之士的反对和防备。特别是一个叫司马楚之的人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除去异己,刘裕决定派杀手去暗杀司马楚之。   杀手名叫沐谦,是当时有名的勇士,武艺超强、胆识过人。为了完成刺杀任务,沐谦假扮成门客去投靠司马楚之。爱"才"如命的司马楚之见沐谦这样的壮士来投奔自己,大喜过望,立即将他迎为座上宾。曾感觉胜券在握的沐谦很快发现刺杀司马楚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司马楚之待人诚挚,每天敞门迎客,来投靠他的人络绎不绝,时刻都有许多人围其左右。虽然沐谦的匕首藏在贴身处捂得发烫,却找不到出手的机会。
发布时间:2011-12-20
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跋山涉水不远千里的来到慧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说道:     "末学文道,素仰禅师的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因时已晚,慧薰禅师就说:"日暮了,就此一宿吧!"     第二天,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已将粥煮好了。用餐时,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可给文道用餐,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文道踌躇得不知是否要接时,慧薰禅师说:"你无道心,非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憎爱的妄情处事接物,如何能得道呢?"     善恶、是非
发布时间:2011-12-16
无学禅师住山的时候,有一天给罗汉上供,有位僧人问:"丹霞烧木佛,和尚为甚么却供养罗汉(你的师父丹霞禅师曾经烧木佛取暖,而你却给泥塑的罗汉上供,这是为什么呢)?"     无学禅师道:"烧也不烧著,供养亦一任供养。"     那僧又问:"供养罗汉,罗汉还来也无?"     无学禅师反问道:"汝每日还吃饭么?"     那僧无言以对。     无学禅师道:"少有灵利底!"     学佛的人容易或因理废事,或因事废理,难于理事圆融。见道丹霞禅师烧木佛,便
发布时间: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