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何从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反问道:"假如现在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1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掉你一只手,给你100
发布时间:2011-03-07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见一个猎人,打中一只野鸡,野鸡受伤逃到禅师座前,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不一会儿,猎人跑来向禅师索讨野鸡:"请将我射中的野鸡还给我!"      禅师带着耐性,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它也是一条生命,放过它吧!"      "你要知道,那只野鸡可以当我的一盘菜哩!"      猎人一直和禅师纠缠,禅师无法,立刻拿起行脚时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贪婪的猎人,并且说道:"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鸡,你可以
发布时间:2011-03-02
杨黼修心,无际良簪。母既活佛,倒履披衿。      明,杨黼慕蜀中无际大师,往访之。途遇老僧呼黼姓名,曰:"无际大师是我之师,命我迎汝传语,见无际不如见活佛。"黼曰:"活佛安在?"僧曰:"但东归,见披衿倒屣者是矣。"黼遂回。夜半扣门,母闻声喜甚,遂披衿倒屣而出。黼大悟,自是竭力孝亲。并注《孝经》数万言。      人当寒夜远归,扣他人门且不应,惟母闻其子扣门则喜,衣不及扣,履不及穿,慌忙启关,此等慈悲心,何异活佛。然家家有活佛,舍近求远,何哉?       明朝思想家、书画家杨黼(公元1370&m
发布时间:2011-02-21
佛陀有一次在说法时,有一个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文殊菩萨就问佛陀道:      "佛陀!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就座,且入于三昧?而有智能第一之誉的我,为什么却不能呢?"      佛陀回答道:"你把她从定中引出,自己去问她。"      于是文殊菩萨就绕此女子三匝,并鸣指一下,但此女子都无动于衷,文殊甚至把她托至梵天,尽其神力,都不能使这个女子出定。      佛陀便道:"现在,就算有百千万个文殊,也没有办法使这女子出定。如果一定要她出定,在下方世界过四十二恒沙国土,有位罔明菩萨可以做得到。"
发布时间:2011-02-19
    过去有个专门制造假面具的人。      有一天,有一位朋友拜访他,一见面就觉得他的脸好象变得较不和善,有一份说不出的冷漠感,于是就问他:      "你近来有什么不对的吗?你的脸色好象不大对,是不是工作太忙了,还是身体不舒服?"       "没有呀!"       "真的吗?"他的朋友似乎不太相信,没有再说什么,就回家了。       过了半年,他的朋友再次来访,一见面就说:       "你的脸色真好,和以前都不一样,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
发布时间:2011-02-08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发布时间:2011-02-06
    佛教是一种以出世间为指归而行人世事业的宗教。佛教对人世的伦理道德、婚姻观念、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形成了佛教各个方面的知识体系。 一、佛教对爱情的论述    人类两性之问的爱情,以性爱为基础,与性欲紧密相连。性爱,包括大多数动物的性爱,都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排他性,是一种本能性需求,犹如渴者求水,心理学家谓之"爱的神经质需求"。从佛法出世间法看,爱情应属于有染污的贪爱,是欲界贪爱中最基本、最强烈的。佛在《四十二章经》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此色欲,指性的欲望。人类的性爱,主要由对方的色(
发布时间:2011-01-26
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陀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的说:"长老!您年纪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必这么辛苦!我可以找个人为您老人家代劳呀!"     老禅师毫不犹豫的道:"别人并不是我!"     道元:"话是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     老禅师:"大太阳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     道元禅师是一寺之主,指导万方,可是遇到这位老禅师,终于认了输。     禅者的生
发布时间:20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