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非常喜爱佛教,日常也与许多禅师交好。一日他作了一首禅诗,自觉意境很高,便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钱禅师看后,在诗后批了"放屁"二字让书童带回。东坡一见很是生气,一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泛舟过江责问佛印禅师。 佛印对他说:"从诗中看,你修养很高啊。既然已经‘八风吹不动‘,怎么又被我一屁就打过江来了呢?"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所谓"八风"指的是
发布时间:2009-06-18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发布时间:2009-06-17
智闲参沩山禅师,沩山问道:"听说你在百丈禅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是真的吗?"   智闲:"不敢。"   沩山:"这是世间上聪明的辩解,对了生脱死,毫无助益,现在我问你: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智闲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沉思甚久,故请示道:"请禅师为我解说。"   沩山:"我知道的,那是我的,不干你事,我若为你说破,你将来眼睛开时,会骂我的。"   智闲不得已,回寮翻遍所有经典,想从中找寻答案,但始终都不可得,故发誓说:"今生再也不研究佛学了,
发布时间:2009-06-12
马祖道一12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rdquo
发布时间:2009-06-05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   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
发布时间:2009-05-26
大愚寺有个小和尚诚心悟道。寒来暑往,日子如流水般匆匆逝去,小和尚很快就把佛经读了一边,觉得耳聪目明,慧根已生。     一天,寺院内的方丈突然宣布要从寺中挑选一位有慧根的接班人,小和尚得到消息后读佛诵经更加努力,每晚秉烛夜读,鸡鸣方休。匆匆半年过去,小和尚觉得自己的道行不进反退,原来的那颗慧心也变得虚无缥缈。他觉得很奇怪,就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寺院的方丈。方丈没有直接替他解惑,而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着对他说:"明天你同为师一起到山下的小镇上去找王老汉买些甜瓜,我要拿它做解暑的药引子。"  
发布时间:2009-05-23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赵州禅师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时,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正如有人问一位得道高僧,得道之后做什么?
发布时间:2009-05-22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   赵州禅师答:"放下吧。"   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   赵州禅师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   严阳尊者听到这里,忽然有所领悟。  
发布时间: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