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屋两言明佛性话说李赞善晓得儿子修元有些根器,遂加意抚养。到了八岁,请了个先生,同妻舅王安世的儿子王全两个同在家中读书。那修元读得高兴,便声也不住,从早晨直读到晚。有时懒读,便口也不开,终日只是默坐,瞪着眼睛只管想;想得快活,仰面向天哈哈大笑。有人问他,却又遮遮掩掩的不说。到了十二岁上,无书不读,文理精通,吟诗作赋,无般不会矣。这一日,时值清明,先生例该放学回家,赞善设席款待,又备下束修礼物,命修元偕表兄王全,带了从人送先生回家。二人送了先生到家,复转身回来,打从一个寺前经过,修元问从人道:“这是何寺?”从人回道:“这是台州府有名的祇园寺。”王全听了便道:“祇园寺原来就在此处,闻名已久,今
发布时间:2023-01-28
座右铭圭峰宗密禅师寅起可办事,省语终寡尤。身安勤戒定,事简疎交游。他非不足辨,己过当自修。百岁既有限,世事何时休。落发堕僧数,应须侔上流。胡为逐世变,志虑尚嚣浮。四恩重山岳,锱铢未能酬。蚩蚩居大厦,汲汲将焉求。死生在呼吸,起灭若浮沤。无令方服下,翻作阿鼻由。
发布时间:2023-01-27
西河逆机,见者不识。亲遭掩口,鼻孔打失。其机迅发,脱不可羁。明眼称之,真狮子儿。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石霜楚圆慈明禅师,汾阳善昭禅师之法嗣,俗姓李,全州(今广西境内)人。少为儒生,二十二岁依湘山隐静寺出家。其母非常贤德,劝他游方参学。后听说汾阳善昭禅师有道望,于是不远千里,前往礼谒。汾阳和尚一见他,知是法器,表面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很器重他。楚圆禅师在汾阳和尚座下住了两年,可是汾阳和尚却不许他入室参学。不仅如此,汾阳和尚每次见了楚圆禅师还必定指着他的鼻子骂诟,或者是大声毁诋诸方,即便是有所教训,也都是一些流俗鄙事。这一切令楚圆禅师非常难受,心里老是想不通。一天傍晚,楚圆禅师向汾阳和尚哭诉道:
发布时间:2023-01-26
二、来处去高僧辞世过了数日,时值上元,方出法堂升座,命侍者撞钟擂鼓,聚集人众次第顶礼毕,两班排立。长老道:老僧不日西归,有几句辞世偈言,念与大众听着:正月半,放花灯,大众年年乐太平,老僧随众已见惯,归去来兮话一声。既归去,复何疑,自家心事自家知,若使旁人知得此,定使旁人说是非。故不说,痴成呆,生死之间难用乖,山僧二九西归去,特报诸山次第来。生死来,休惊怖,今古人人有此路,黄泉白骨久已非,惟有青山还似故。水有声,山有色,阎罗老子无情客,奉劝大众早修行,先后同登极乐国。长老念罢大众听得西归之语,尽皆惶惶,一齐跪下恳求道:“弟子辈根器顽钝,正赖师慈主张法教,幸再留数十载,以明慧灯之不灭!”长老道:“
发布时间:2023-01-25
一、静中动罗汉投胎诗曰:爱网无关爱不缠,金田有种种金丹;禅心要在尘中净,功行终须世上全。烦恼脱于烦恼际,死生走出死生间;不能火里生枝叶,安得花开火里莲。此八句诗,是说那释教门中的罗汉,虽然上登极乐,无灭无生,但不在人世翻筋斗、弄把戏,则佛法何以阐明?神通难于显示,哪能点醒这浊世一班愚庸?如今且说一位罗汉,因一念慈悲,在那西湖上留下五十年圣迹,后来万代瞻仰,莫不称奇道弄。你道是谁?却说宋高宗南渡,建都在浙江临安府(今杭州)。这浙中有一座天台山,最为灵秀,高宗建国在旁,遂改为台州府。这府中有个国清寺,寺中的长老法名“一本”,道号“性空”,僧腊已是六十八年,也是累劫中修来的一尊罗汉,但往往默示禅机,
发布时间:2023-01-22
腊月廿六 永明延寿禅师往生纪念日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日课佛事百八件,法华一部佛十万。若非大权示世间,法幢谁能如是建?延寿禅师俗姓王,字冲玄,号抱一子,原籍在丹阳,后迁余杭,遂家焉。据说,延寿禅师在孩提时,便喜欢坐高榻,乃至引起其父母的不满,他于是跃而下地,跪泣父母面前,请求谅解,从而使家庭关系愈加和睦。延寿禅师在总角时便归心佛教,不吃荤腥。到了成年之后,他每天只吃一顿饭,时常念诵《法华经》,达到了“七行俱下”的熟练程度。到了十六岁时,延寿禅师已经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儒生了,据传他当年曾给吴越国的文穆王钱元瓘献上过《齐天赋》,于是“众推间世之才,咸欲官之”
发布时间:2023-01-17
禀曹溪命,入青原室。大胆如天祇自骄,不道岭南有消息。性海直共祖师游,一卷参同遗后式。覆地翻天智用殊,石头路滑谁能及。石头希迁禅师,俗姓陈,唐朝端州高安人。母亲自怀胎后,便不喜食荤。法师出生后,性情温和稳重,孩提时即不用劳烦保母;年岁稍长,才智出众聪颖过人,以慎言笃行而自许,平素从不曾以不好的脸色忤人。当时的民风迷信,畏惧鬼神,地方上建有许多小庙神祠,乡里居民往往杀牛拜祭,佐以荤腥水酒,以祈能感得鬼神冥佑。每次遇到这种事情,法师便前往耐心开导,阻止宰杀设醮等事,劝导村民不要盲从,甚至毁祠夺牛而归。一年当中,这样的事情反覆发生达数十次。乡民不能胜其理,又不能禁其行。久而久之,亲族受其影响,亦努力修
发布时间:2023-01-16
唐代南阳慧忠国师,浙江诸暨人,俗姓冉。自小不爱与人谈笑,平日连家门前的小桥也未曾去过。然而十六岁那年,他望见桥外有僧人经过,忽然快步追过桥去,向僧人礼拜,寒暄问候起来。家中亲眷及左邻右舍见到这一幕,皆甚感惊讶,觉得此儿与寻常人不同。师子儿 岭南行从僧人那儿,年少的慧忠禅师听闻六祖大师在曹溪弘法,虽然不知往岭南的路要如何行去,他毅然赶往曹溪参礼六祖。初见六祖大师时,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对曰:“只近。”祖又问:“你的生缘在什么地方?”师答:“自受五蕴之身后,就记不得了。”慧忠禅师敏而好学,善根具足,随六祖惠能大师出家后,传承法脉心印。住南阳晦迹韬名用功四十余载,足不出山。有时随缘安居青松
发布时间: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