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人,俗姓范,生具奇相,掌有仙人字,舌紫罗纹。出家后曾谒天台智者大师请受禅法,智者因与贞观年龄相近 ,只认为法兄弟。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回灵隐山头陀石室晏坐,戒行精专,能文善辩,精天台义理,时人语曰:"钱塘有贞观,当天下一半"。后众建南天竺寺,请师居焉。隋文帝三征,秦孝王(即李世民)两筵,皆以疾辞。隋仁寿中(公元603年前后)自手标葬地于灵隐寺东罔岭。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一日闻空中伎乐,遂趺坐而化,即葬寺东,年七十四。
发布时间:2009-04-29
师本姓秦,富阳人。七岁时有僧摩其顶曰:"此子目秀如青莲,得非释氏威凤。"即遂出家,事灵隐白云峰海公为师。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试通经七百纸者得度,师首中选,即实行"度牒"者也。师行毗尼,有高操,结茅于南天竺峰西,号"西岭草堂"。尤善诗章,与皎然、灵彻齐名。《茶经》作者陆羽赞曰:"日月云霞为天标,山青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间处寂为道标。"可谓推重备至。时人亦赞云:"霅之画能清秀,越之彻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杭人尊之呼&l
发布时间:2009-04-29
师本姓谢,长城人,康乐(即谢灵运)十世孙。幼有异才,性与道合,遂削发出家,受戒于灵隐戒坛,师事守直律师,时人号为"释门伟器"。师文章隽丽,并留心诗篇,著有《诗式》一书,极为颜真卿等名流所重。师博访名山,清净其志,高迈其心,不为浮名虚利所动,乐处山峦,喜与道者交,终身不逾。唐永贞初年(公元805年)终,有诗集十卷行世。
发布时间:2009-04-29
师姓戈,新安人。幼年受业于灵隐西峰金和尚。唐大历中(公元772年前后),住下天竺,陆则、杜陟、裴棠棣、白居易等名士皆先后礼遇之。后于灵隐讲训生徒二十载,时称"毗昙孔子",或名"胜力菩萨"。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四月示寂,春秋八十有三,法腊六十有四。立塔于永安院西玛瑙坡。
发布时间:2009-04-29
休字德隐,兰溪登高人,俗姓姜。才华横溢,能文工诗。曾居灵隐寺,上诗钱武肃王云:"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王得诗大喜,求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相见。贯休曰:"州既难添,诗亦不改。"即拂袖而去。西入四川,以诗投孟知祥,有"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之句。孟知祥得诗亦大喜,优礼相待,署名"禅月大师",亦尝呼为"得得来和尚"。五代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无疾而终,年八十一。有《禅月集》二十五卷,今收于《四部丛刊》。
发布时间:2009-04-29
师姓齐名佐,吴郡人,少贫困,唐元和初(公元807年前后)游钱塘,年四十五属岁荒,求食于天竺寺,至孤山馁甚不能前。偶有梵僧顾之笑曰:"秀才法师旅游滋味足未?"空不省,僧曰:"子不忆讲法华于同德寺乎?"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食之自知。"空食枣,顷刻悟同德寺如昨日焉。遂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行高节苦。后周游名山,未卜所终。
发布时间:2009-04-29
师姓朱,嘉禾人。参仰山契悟禅师。常往五台山礼文殊,逢童子曰:"面上无嗔供养具,口时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遂止五台山为典座。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住灵隐山无箸院,武肃王表赐紫袈裟,号"无箸禅师"。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告众曰:"三界心尽,即是涅槃。"遂跏趺而逝,春秋八十,僧腊六十。终时有白光之祥,建塔于本山东坞。
发布时间:2009-04-29
四川人,一日辞师出游,师嘱曰:"遇天可前,逢巢则止。"唐穆宗时至灵隐山巢构坞,时白居易已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字乐天,光猛悟师所语,遂即巢居。白居易题其堂曰:"法堂"。白尝写《请韬光禅师斋》诗招师,师以《辞白太守斋》诗,辞之不赴。今二诗均存焉。
发布时间: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