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1-07-03 10:39
三、《四十华严》之传译
与《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不同,《四十华严》并非整部《华严经》的译本,而仅仅是《华严经》中的一品,亦即〈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广译本。因此,《四十华严》的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四十华严》的梵本来源于乌荼国。乌荼乃东印度古国名,其地相当于今天印度的奥利萨邦,每被误为乌苌国。据《大唐西域记》卷十所载,其地气候温暑,风俗犷烈,人貌魁梧,颇为好学,笃信佛法,有伽蓝百余所,僧徒万余人,皆习大乘教法。
乌荼国王欲来大唐朝礼,探知德宗皇帝崇奉佛教,乃亲笔书写此经梵文原本一万六千七百偈,并于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进贡德宗。其表略云:
南天竺乌茶国深信最胜善逝法者、修行最胜大乘行者、吉祥自在作清净师子王上献摩诃支那大唐国大吉祥天子、大自在师子中大王手自书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百千偈中所说、善财童子亲近承事佛剎极微尘数善知识行中五十五圣者善知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谨奉进上。伏愿大国圣王福聚高大,超须弥山;智慧深广,过四十海;十方国土,通为一家!及书此经功德,愿集彼无量福聚,等虚空界;一切世界海,无尽众生界,一切皆如善财童子得佛正见,具足智慧,见不可思议真善知识,咸生欢喜,得佛广大普光明照,离诸贪着,成就无垢普贤菩萨最胜行愿!伏愿此大乘经典进奉功德,慈氏如来成佛之时,龙华会上早得奉观大圣天王,获宿命智,瞻见便识,同受佛记;尽虚空、遍法界,广度未来一切众生,速得成佛!
德宗皇帝获此梵策,不胜欢喜,对此梵本视同拱璧。贞元十二年六月五日,手诏般若三藏,于长安崇福寺译梵文为华语。(般若三藏,华言智慧,罽宾国人。相貌魁伟,戒律精严。唐德宗时,来游此土,居京师,充义学沙门。)至十四年(798)二月二十四日,译成四十卷进上,是为《四十华严》。
据《宋高僧传》载,当时参加译务者,还有西明寺赐紫沙门圆照笔受,成都府昭觉寺沙门弘道、鉴虚润文,千福寺沙门道通证义,太原府崇福寺沙门澄观、灵邃详定,神策军护军中尉上柱国交城县开国男霍仙鸣、左街功德使上柱国邠国公窦文畅等写进。
前之《六十华严》、《八十华严》二经皆为全经,仅详略之不同。《四十华严》则为前二经之末后一品——〈入法界品〉,但文字上大为增广。尤其是四十卷之最末,有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和新添的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是前此两译《华严经》中所未有。
《四十华严》之经题中之所以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因为经中描述善财童子于五十三次参礼中,参礼五十五善知识,每一善知识各得一解脱法门,又各个以其所得之解脱法门昭示善财。
解脱法门中,如胜热婆罗门之火海刀山、无厌足王之治理罪犯以及最后弥勒弹指,楼阁门开,善财童子身入其中,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阿僧祇宝以为其地、祇宫殿、祇门闼、窗牖、阶陛、栏楯,祇道路皆七宝成……诸如此类,皆是境界,亦即当前所见之现象。此等现象超越常情,非凡夫之所能知,所以称为不可思议。惟断贪、瞋、痴、我、法二种执缚之菩萨,乃能现此妙用,所以名为解脱境界。
解脱境界是所证,而能证此解脱境界之因,则为普贤菩萨十种行愿。故四十卷经文全用叙事体裁,叙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五十五圣者,皆解脱境界,而最后殿之以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为入解脱之方便,所以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以上是汉译此经的三大译本,除此以外,《华严经》中某一品或一部分传译于中国的为数也不少。后汉支娄迦谶曾于洛阳译出《兜沙经》一卷,当是此经别行本汉译的开始,吴支谦、西晋竺法护、聂道真乃至南北朝、隋、唐各朝,都有《华严经》的支分别行本译出,在《华严经传记》卷一中曾列举有这类别行译本三十五部。至如《华严经》三大译本中的唐般若所译《四十华严》,也同样是全部经中《入法界品》的别行。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所看的《八十华严》,大部译本四万五千偈,三十九品,与龙树菩萨所传诵的为下部经(十万偈、四十八品)仍有较大差距。可见,即便《八十华严》,也只是下本十万偈的一部份。另外的五万五千偈,和上、中二本,是否还在龙宫,就要靠后世学人努力的探寻,否则就要等大龙菩萨来带我们进龙宫去看个究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