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午8:30许,寒风裹挟着细雨把杭城的气温降到冰点以下,瑟瑟的西子湖游人寥寥。湖畔,灵隐寺斋堂三楼会议室人头攒动,来自杭城四面八方的云林志工团的义工们再次集结,参加2013年腊八粥行前动员大会。
每年腊八节前夕,灵隐寺都要忙上很长一段时间,从人员分工到原材料的采办,都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在日益增长的施粥数量背后,是灵隐寺居士群体的逐渐壮大,他们承担了施粥的主要工作。
虽然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例行会议,但内容毫不空洞,因为今年又有很多新的义工要加入到施粥的队伍。按照惯例,会议邀请那些多次参加施粥行动的居士分享经验,这是会议最精彩的部分。
"每个云林志工团的志愿者,不管是老义工还是新人,都要以感恩的心来投入到布施腊八粥的活动中来。"黄居士的发言比较具体,他告诉新人们要听从法师们的安排,工作条理有序,路上注意安全。
按照会议的要求,义工们到杭州各个点发放腊八粥时要穿上统一的服装,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义工的言行不仅仅代表他们自己,更代表灵隐寺的形象。会议号召大家要以感恩的心将飘着香味、温馨的腊八粥传递到大家的手上,将这份慈悲的种子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快人快语的章居士对义工的调配谈了自己的看法:"为了缓解发放腊八粥时交通的拥堵,建议根据志愿者的居住地就近安排做义工,这样也可以减少志愿者们在路上的劳累。
"花生米、红豆各2吨,蜜枣、桂圆、红枣各1.5吨,白芸豆、莲子各1吨,白果0.75吨"。这是2011年灵隐寺熬制腊八粥所需食材的总量,也是云林志工团的义工们忙碌的对象。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义工们利用节假日和空闲时间,将食材中瘪的、特别小的挑拣出来,在他们看来,一碗上好的腊八粥对食材的要求相当高。"腊八粥的颜色,全靠它调出来。"张居士看着筐里粒粒饱满的花生米,眼里溢满自豪与喜悦。
"腊八粥不仅仅是有形之食,更是一种法食。不管是布施者,还是受施者,都非常欢喜。"有位居士这样理解施粥的过程,的确,在一碗粥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味,有劳动的辛苦与喜悦,也有得到的甜蜜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