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9日,农历腊月初八,适逢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为传承腊八粥传统民俗文化,也为了纪念佛陀受供牧女所献乳糜而最终得以成道,感恩信众布施供养,回馈社会大众,我寺特举行腊八施粥活动,与杭城市民及游人香客、护法居士共度腊八佳节。
腊八当天,我寺免费开放,并现场向广大游人香客以及居士信众每人发放两份由师父和义工们亲手熬制的灵隐腊八粥。今年的寺内施粥活动,从凌晨五点半就开始了。长长的领粥队伍,从寺院进口一直延伸到图书馆西边的施粥点。一张张焦急渴望的脸上,充满着对热腾腾、香喷喷的灵隐腊八粥的期待,更充满着对佛法三宝加
发布时间:2013-01-20
配料:花生米、红赤豆、莲子、桂圆、红枣、蜜枣、芸豆、白果,还有糯米和白砂糖。
第一步:花生米、红赤豆、莲子、芸豆,先各自煮熟,白果要去硬壳后用油炸来去皮。
第二步:冷水,先糯米入锅,等水煮开后,8样配料一起下锅。8样配料,哪个多放,哪个少放,就全看个人的口味了。
第三步:中火,煮45-50分钟,粥就好了。中间要多搅拌几次,防止焦掉。
第四步:粥好后再放白砂糖,可以少放些,因为配料里的蜜枣、红枣、桂圆都是甜的。
发布时间:2013-01-20
2013年1月19日,农历腊月初八,凌晨1点,家住下城区的李阿姨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早早地来到灵隐寺。等待施粥的队伍已经初具规模,李阿姨排得不算最前,但她对自己的位置已经相当满意了,这个位置能够保证她有足够的时间多争取到一份腊八粥。
"我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起早来等腊八粥,主要是想给家里的小辈们尝尝,哪怕一人只吃一口也好,希望新年全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说起为什么要这么早就过来排队,李阿姨自有她的打算。很快,她的后面形成了长长的一支队伍,其中多是些中老年人。尽管灵隐寺的腊八粥都已经装碗了,但老人家们还是改不了老习惯,手里拎着搪瓷杯、铁饭盒、甚至还有电饭煲内胆
发布时间:2013-01-20
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午8:30许,寒风裹挟着细雨把杭城的气温降到冰点以下,瑟瑟的西子湖游人寥寥。湖畔,灵隐寺斋堂三楼会议室人头攒动,来自杭城四面八方的云林志工团的义工们再次集结,参加2013年腊八粥行前动员大会。
每年腊八节前夕,灵隐寺都要忙上很长一段时间,从人员分工到原材料的采办,都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在日益增长的施粥数量背后,是灵隐寺居士群体的逐渐壮大,他们承担了施粥的主要工作。
虽然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例行会议,但内容毫不空洞,因为今年又有很多新的义工要加入到施粥的队伍。按照惯例,会议邀请那些多次参加施粥行动的居士分享经验,这是会议最精彩的部分。
&l
发布时间:2013-01-20
自古寺庙多有施粥者,杭城亦不例外,其中施粥最多者,非灵隐莫属。2010年,灵隐寺施粥20多万份,创下了中国佛教寺院施粥之最。次年,灵隐寺将施粥的份数增加到30万,仍供不应求。都说灵隐寺的腊八粥好喝,腊八节里去灵隐寺喝粥逐渐成为杭城的一种新民俗。在旅游市场竞争火爆的今天,有些旅游网站甚至会在腊八节前制定一份详细的灵隐寺喝粥攻略,以招揽客户。
随着腊八粥需求的日益增长,节日期间灵隐寺周边交通的拥堵也日益严重。为了缓解腊八施粥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灵隐寺在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共7个城区及福利院、养老院等处设置了20多个施粥点。这种走出灵隐,施粥于民的
发布时间:2013-01-20
俗话说:"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记忆中那挥之不去的浓浓甜香味都会在这时跳出来,告诉忙碌的人们,喝粥的日子到了。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一碗粥所能提供的实用价值已经微乎其微,人们更多的是在遵循民俗的同时品尝隐藏在粥里的味道。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灵隐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还原腊八粥所蕴含的真实味道,无论你是本地人还是他乡客,他们都会奉上一碗熬制得恰到好处的粥。于是,寒冷的冬天瞬间离去,在那填满齿颊的甜香间,人们总能品尝出不尽相同,却同样精彩的幸福滋味……
发布时间:2013-01-20
"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今年腊八还没到,慈悲的灵隐人就为腊八粥早早地操心、准备起来了。只为的是杭城人民能喝上一碗平日喝不到的、甜甜的腊八粥,并祈福他们来年平安、吉祥。
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午8时30分,气温低到零下3℃,天下着雨。来自杭城四面八方的云林志工团的义工们早早就来到灵隐寺斋堂三楼的会议室。他们是来参加今年"云林志工团腊八施粥动员大会"的。
上午9时许,负责"云林志工团"的智忠
发布时间:201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