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节气的到来代表暑气渐渐消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下降民谚云: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意谓立秋只是概念上的秋日已至气象上的秋天则要等到处暑之后中医有种说法,把一年分为五季分别是春、夏、长夏、秋、冬长夏便涵盖了小暑至处暑四个节气此时仍能感受到夏热的余威而在南方地区,即便已经到了处暑尾声也常再次遭遇高温天,即“秋老虎”此时湿热蒸腾,早晚温差又大需要保证充足睡眠,留心预防感冒处暑三候初候鹰乃祭鸟入秋之后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有的鹰还会将捕到吃不了的猎物放在地上如同祭祀一样地陈列着二候天地始肃气温下降,凉意越发明显一些树叶草木开始发黄,有了肃杀之气三候禾乃
发布时间:2025-08-23
阿难陀一生的遗憾,恐怕要算他有一位哥哥提婆达多了。提婆达多也是当初七王子出家之一的王子,或许他是为了凑热闹才出家的,而不是真正发心出家,所以出家后他不安心修道,专门显异惑众,并想求得神通。做哥哥的提婆达多,和做弟弟的阿难陀,完全是两种性情,提婆达多生来本性就是具有野心而不安本分的人。佛陀曾劝他还俗做在家弟子护持佛法,千万不可在僧团中惹是生非,但他不肯接受佛陀的忠告。他要佛陀教他学习神通的法门,而佛陀叫他先要净化身心,不要贪求神通,因为神通不能代表德行。当佛陀拒绝他后,他很不服气,就要求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阿罗汉僧教他求学神通法门。舍利弗等知道他的习性,也加以拒绝,只教他观察佛陀说的苦、空、无常、
发布时间:2025-08-21
已经做了佛陀的侍者,但还没有开悟的阿难陀,在僧团中,大家把他当做上首一般的尊敬,尤其他那温和的性格,使接触的人,都有如沐春风一般的感觉,他和人相处,从不扬己之长、显人之短,他总是隐恶扬善,尽力帮助人,尽力给人方便,就是有时和外道谈论到佛法,也只是限于显正而不是破邪,他从不愿割人的肉而补自己的肤,他像和暖的春阳,慢慢的融解冰块。阿难陀住在竹林精舍时,曾使俱迦那外道不敢提出问题来向僧团问难,在瞿师罗园的时候,他曾感动旃陀外道,欢欢喜喜的奉行佛法,阿难陀虽不和人滔滔雄辩,但从他在外道中的知名,由此可知他的摄受力。因为阿难陀的人缘好,在俗的朋友,在僧的比丘,和他交往的人很多,他肯听人说法,也肯说法给人
发布时间:2025-08-14
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佛寺——松寺,通常住有圣众百余位。距离松寺不远的村庄中,有一位虔诚的优婆夷——在家学佛的女居士、信女。这位优婆夷非常聪明,她认为:“佛经所说的教理是修行学佛的途径,通达了佛理,才能够悟道成就。否则,盲修瞎练,反招恶果。”所以,她经常以竭诚恭敬的清净心,恳请法师开示佛法。优婆夷每天供养一位比丘,由松寺的住持安排众僧应供的次序,依次前往优婆夷的家里去接受供养。每天在供僧之后,她总是至诚地恭请法师开示佛法,求问经义。僧团中有些对于闻、思、修三慧学习不甚深入的比丘,时常不敢轻率地前往受供。摩诃罗比丘是一位一无所知——新出家的老人,有一天,正好轮到他去应供。这位
发布时间:2025-08-12
因为阿难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绍隆佛种的人,可是他的女难特别多,为了让阿难陀把持自己,专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难陀做自己的侍者。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难陀被选为佛陀的侍者。在这以前,佛陀初成道不久,曾有舍利弗和目犍连侍奉过佛陀,后来那迦波罗比丘也侍奉过佛陀,可以说,二十年来,佛陀没有常随的侍者,侍奉佛陀都是由诸比丘轮流。大概由于佛陀渐渐年老了,需要一个常随的侍者,诸比丘弟子们就集合一起,公推一位能侍奉佛陀的人做侍者,这次集合的上首弟子很多,在这些人中,憍陈如首先站起来自荐佛陀的侍者,他是五比丘之一,是佛陀习苦行时跟随的旧臣,可以说他是有比丘的第一人,他
发布时间:2025-08-10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管子》今日13时52分‌,来到立秋节气立秋仅次于大暑、小暑,是第三热的节气多数地区气温仍然较高,还处于三伏之中但自然界中阴阳之气确已开始转变《说文解字》云:秋,禾谷熟也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万物也随阳气下沉,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古人将立秋至秋分前的时段称为“长夏”以别于之前热烈的夏季,此时暑湿盛行平素脾虚的人群更应当注重调理脾胃可以适度吃些健脾化湿的食物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了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二候白露生立秋后昼夜温差开始拉大白天太阳依旧炽热,但夜间地面散热加快近地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珠,便形成白露三候寒蝉鸣与盛夏之蝉不同,寒蝉体型
发布时间:2025-08-07
佛陀常常教诫弟子们要避免社会讥嫌,尤其是男女问题,不管你的修行怎么好,若人批评与女人有染时,你就不能扬眉吐气,事实上还没有证得圣果的修道者,说完全不会被女色诱惑,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修道者对于爱欲的防线比较坚固,警觉性比较坚强,阿难陀常感到为女众苦恼,有一次他在静处思惟的时候,想道:“世人都是由爱欲而生的,每日的生活也是在滚滚的爱欲中而不知厌倦,人们一面自己喜欢追求爱欲,一面又喜欢嘲笑别人与爱欲的关系,爱欲为人间带来苦恼,带来纷争,佛陀常常诃欲,实在是有甚深的道理。”阿难陀从来不曾这么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这次为了多分一块米糕给一位美貌的少女,引起了讥嫌,他才如此痛切的思惟这个问题,到了日没时,
发布时间:2025-08-07
从前有一头大鳖,在大海里游来游去,十分畅快。有一天,它游到海岸边,在靠水的地方躺下来。它的身子既宽又长,每一边就有六十里长。它躺在岸边的陆地上睡着了,一动也不动,就这样过了好些日子。有一天从远方来了一队商人,远远地看见这只鳖,以为是靠着水边的一处高地。五百商人和车、马及数千头牲畜,都停在鳖的背上。商人们在鳖背上作饭,砍柴生火,饲喂牛、马、骡、驴、骆驼,在其上行走睡卧。大鳖的身体因被火一烧,抽动了一下,赶紧移动身体,向大海里爬去。它东西游动,可是背上的火仍然没有熄灭。商人们见这模样,以为是地在移动,海水横流,大声痛哭:“我们今天一定只有死了,怎么办哪!”但这只鳖还是觉得身体痛得没法忍受,就往深水
发布时间: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