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时大众皆默然,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传付摩诃迦叶。”很清楚,释迦牟尼当众传给大迦叶的法门,就是离言无相的涅槃妙心。此即后来六祖自悟的无性空心,心圆众妙,明镜非台,即曹溪所说的自性。诸法缘生,生空无性;诸法唯心,心幻无性。此即概括了大乘般若与大乘瑜伽两家的宗旨。破我法二执,彰真俗二谛;发理智之智,证性相之智境。至无性妙心,心即诸法,则随手举来莫非涅槃(本空无性)妙心。这种境界,实非言诠假智、拟议寻思所至,故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要达到这种境界,其方便之法,还是要从净念观心做起。《心地观经》说:“
发布时间:2025-09-13
无题【五代】布袋契此和尚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人往往重视自己的身体多过重视自我的心灵,平常要营养均衡,要健身美容等等,更要照顾衣食住行一切所需,反而忽略了自我的真心。没有修心,没有养心,任心在那里造业、妄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说一切心,能生一切法,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是以修行的主要工作在于修心。
发布时间:2025-09-09
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明】李之世捣衣惊此月,乡梦起秋砧。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金钱资佛曾,香钵趁禅林。复想家堂荐,遥遥泪满襟。盂兰盆的意思是“救倒悬”,源自中国民间“目连救母”的故事。本质意义,还在于“孝亲”二字。这首诗讲述了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在中元节这天,思念家乡和亡亲的事情。中元节这天晚上,诗人睡着了,梦中仿佛听到了杵捶洗衣服的声音,被这声音惊醒以后,他看了看窗外,明亮的月光。想起今天正是盂兰盆节啊,为人子女,谁没有孝心呢。我已经在路过的长寿庵,布施供养了佛僧,也放了祭祀用的钵,来祭献祖先亡亲。想起远在千里的家和灵堂,泪洒衣衫。
发布时间:2025-09-05
/ 盂兰盆节 /乙巳农历七月十五 2025年9月6日目连启教 世尊宣扬钵和罗饭利存亡 脱苦往西方妙乐无疆 孝行永流芳“盂兰”二字是梵语,译曰倒悬,也就是被倒挂着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厄之状。“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盘、碗、桶等清净容器。盂兰(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也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思议力以解众生倒悬之苦。《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犍连尊者证得六种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深恩,遂他用天眼观察世界,却看见母亲因造恶业而堕落饿鬼道中,百千岁中得不到一口饮食,口吐火焰,倍受煎熬。
发布时间:2025-09-05
七月十三 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意译作得大势、无边光、大精进。作为“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一样,同为阿弥陀佛的助手,乃是极乐世界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大菩萨。《无量寿经》云:“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可见二菩萨与阿弥陀佛和娑婆世界都特别有缘,故于此界以净土法门度化众生,令生极乐世界。菩萨之所以得名为大势至,有四种因缘:一、因地自利而得名。《
发布时间:2025-09-04
开悟偈【元】楚石梵琦禅师崇天门外鼓腾腾,蓦札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本诗描摹悟道时的不思议境――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此种境界打破我法、身心、内外二元对立,超越世间语言与缘虑分别。闻鼓声而悟道后是一个什么的景象呢?“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此作何解?举一公案,有僧问杨岐:“如何是佛?”禅师云:“三脚驴子弄蹄行。”进云:“莫只这便是么?”禅师云:“湖南长老。”三脚驴与红炉一片雪、黄河六月冰皆谓蹄踏情识意想、造作拟议,求道者如果在知见中揣度它,就会丧身陨命。对黄河六月冰所有知性的解会,都是乖离道体。只有息却万缘,以平常心作止水月镜般的感应,才是对六月冰的最好注脚。僧问大
发布时间:2025-08-31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寻思、拟议处用功;所谓实悟,必须悟在无所得处。所以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似一物即不中,岂有死执一法能参禅。然而沩山灵佑禅师又说;“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舍一滋不成法身,住一法也不成法身。如此说来,参禅也可随取一法作方便,追虑审问参究,作破参的敲门砖。所谓敲门砖者,到击破门时,砖亦弃舍,破门而出,刹那之间,能所双忘,内外脱然,与虚空浑然一体,真正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能如此,则身心世界洞然无物,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永离烦恼,得大自在,诸苦顿断,佛果可期。这一种实证之境,只在当人
发布时间:2025-08-27
题草堂【元】溥光法师草堂名刹岁年深,三藏谈经事莫寻。唯有千章云木在,风来犹作海潮音。“草堂名刹岁年深”,遥想当年,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居住在草堂寺,广说经法度化众生。“三藏谈经事莫寻”,而如今到了元王朝,早已岁深月久,所以此番诗僧来到寺里观瞻,对于罗什谈经之事,已经无法追寻昔年的盛况了。“唯有千章云木在”,忆往昔,隆盛的佛事已经远去,而寺庙中耸入云天的千章古木,却依旧常青。所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千章古木在阵阵风吹之下,“犹作海潮音”,依然发出佛门警世的海潮之音,演唱无上真谛。“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无情亦是应机而说,不
发布时间: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