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欲:又作乐欲,意谓希求、欲望。欲有五欲、六欲、三欲等多种:(一)五欲,爱着色、声、香、味、触等五境者,称为五欲;被爱着之五境,亦称为五欲、五欲德或五妙欲。对财、色、饮食、名、睡眠之欲,亦称作五欲。(二)六欲,对色、形貌、..
发布时间:11-28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从根本上说,由有我执故心高举,于殊胜的功德法和有功德的人,心不谦下;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痛苦,所以说生苦为业。不慢即善心所中惭一分摄,若崇重于他,即不起慢了。慢障不慢,亦即没有崇重贤善的惭心之故。慢有七种差别,依于下中上三品及我处与德处五法上生起。七慢..
发布时间:11-28佛菩萨像对于佛门修行的人而言作用至大,帮助至大。关于佛菩萨像的作用,不明其理的人往往多加批评,或认为是迷信,或认为是拜偶像。即便是相信佛法的人,或许也未能全部了解礼敬佛菩萨像的意义。造像有无量功德,造时也是郑重其事,《佛说造像度量经》中就有专门提到,经中说:若有男子女人,对佛菩萨像,一瞻一礼,或合掌..
发布时间:11-28示行素侍者【明】憨山德清禅师抛却身心礼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但能识得娘生面,草木丛林尽放光。“抛却身心礼法王”,如何见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证悟自性法身?凡夫只因我执甚深,憎爱拣择故轮回生死;若能远离我执,放下身心,则无边烦恼当下清凉。“前程不必问行藏”,证悟本来面目后,自是随缘任性,处处自在。《金刚经..
发布时间:11-24在佛教义理之中有着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如佛教的“放生”思想就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体现着佛教的“慈悲”精神,保护一切有情,以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从历史的发展背景来看,放生既有源于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又有着佛教经典的依据,因此在中国的民间和佛教界内都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主要从“放生..
发布时间:11-24